![]() 4月13日,一对新人正在举办婚礼。当日,沈阳市春光明媚,大街上随处看到结婚队伍。据了解,由于今年是奥运年,有许多年轻人选择在2008年完婚。 中新社发 黄金昆 摄 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初婚人数从1992年到2005年间净下降约350万人。而伴随初婚人数的减少,中国的“离婚对数”却在迅速增加,1985年的“离婚对数”只有45.8万对,到1990年增加到了80万对,1995年超过了百万对,2005年则达到了178.5万对。 “你都30岁了,赶紧结婚吧!” 今年“五一”假期,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某高校博士生孙涛只在家里待了1天,“太恐怖了,亲朋好友都在催我结婚,我只有逃回学校。” 眼下,像孙涛这样的“恐婚族”不在少数。他们是对婚姻存在恐惧心理的一群人,他们并非没有遭遇爱情,而是对婚姻的恐惧让他们对婚姻殿堂望而却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题客调查网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5521人参与),22.3%的人认为自己存在“恐婚”倾向,45.7%的人表示身边就有“恐婚族”。 44.4%的人认为“恐婚族”多为“80后” 大学毕业后恋爱3年,见了双方父母,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但北京某外企员工小于还是没有下定决心走进婚姻的“围城”:“我们俩的老家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深圳。结婚的话还要摆两场喜酒。两地风俗也不一样,要准备很多东西,想着就麻烦。然后是结婚之后又要生孩子,无穷无尽的烦恼呀!” “我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结婚的话就定格了!”26岁的艾文从广州来到北京参加珠宝鉴定培训。虽然男朋友一直在要求结婚,她却不想定下来。“他觉得在广州有自己的店面,能赚钱就好了。但是我想以后有机会出国读书,我要充电!” 2008年年初,中国社科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全国登记结婚人数在持续减少,初婚年龄显著推迟。2006年,上海男性初婚年龄平均为31.1岁,女性初婚年龄平均为28.4岁;北京初婚年龄男性为28.2岁,女性为26.1岁。 在此次调查中,将近半数的人(44.4%)认同“恐婚族”多为“80后”,41.4%的人认为“哪个年龄的都有,但人数都不多”。同时,超过半数的人(51.7%)认为“恐婚族”是正常现象,持相反观点的人数占28.4%。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石林认为,“恐婚族”哪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但是目前面临婚嫁的年轻人主要是“80后”。他们在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同时,整个“人生”也随着往后推移。而“80后”独生子女比较多,由于家庭的宠爱,心理成熟度较之其他年龄层次的人要晚熟,而且因为接触社会时间不长,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产生的种种焦虑使他们对婚姻产生恐惧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