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总也做不好结婚的准备” “现在离婚也太简单了,咱去吃个饭庆祝一下。”热播电视剧《奋斗》里向南和杨晓芸那对“毕婚族”(指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一直磕磕绊绊,结婚还不到1年,他俩拿着结婚证又把婚离了。 2008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的调查表明,当前社会结构的转型已成为影响人们家庭生活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迅速转变为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不但在小型化,而且越来越趋于不稳定。 统计显示,中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初婚人数从1992年到2005年间净下降约350万人。而伴随初婚人数的减少,中国的“离婚对数”却在迅速增加,1985年的“离婚对数”只有45.8万对,到1990年增加到了80万对,1995年超过了百万对,2005年则达到了178.5万对。 研究发现,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离婚率也会越高。另一项统计则显示:上海的再婚人次占总结婚人次的比重,达到了20%;天津为18.9%;北京则为17.62%。 “结婚,男人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想到房子、孩子等问题,就感觉压力很大。想得越多越觉得没底,好像总也做不好结婚的准备。”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张磊和女朋友在一起6年了,但是婚期却一再延迟。 对于“恐婚”的原因,此次调查显示,68.9%的人认为是“离婚率高、失败婚姻多留下阴影”;65.2%的人认为是“没有做好承担婚后责任的心理准备”;56.8%的人“担心婚后生活压力过大”;50%的人认为“对婚姻没有信心,维系困难”;43.8%的人同时认为“恐婚”是因为“心理年龄还不成熟”和“很难相信对方”;还有31.9%的人认为原因是“结婚成本过高”。 “当前社会,人变得越来越现实了,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某外语培训机构员工陈小丽说,她有时候连自己的感觉都无法确定,更不要说去完全信任对方了。 石林表示,“恐婚”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漂”着的,来自不同文化环境和成长背景的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但很少有机会能深层次互相了解和认同,高速流动的人群也加剧了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离婚率越来越高,信任体系的缺失给社会婚姻状态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次调查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人(35.7%)认为当前社会没有良好的“婚姻环境”。58.8%的人认为在“信任对方”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结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