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报道需了解和注意的一些问题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15 09:22:07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报道好这场在我们家门口举行的体坛盛会是新闻界面临的一场硬仗。采访奥运会与采访其他体育比赛有所不同,以下是奥运采访报道中需要了解和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奥运会的主体和规则

  奥运会的主体是运动员,是国际奥委会组织的各个项目的运动员之间的比赛。国际奥委与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关系不是隶属关系,而是承认关系。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有其自主权。如国际足联就规定,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的是23岁以下的运动员。

  报道时需要了解一些奥运会的规则,否则就有可能出笑话。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国际奥委会是奥运会的“主人”,奥运会的真正组织者。主办城市是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提供比赛场地及服务而已。从比赛项目的设定、赛程的安排及会徽、吉祥物、口号的确定等,都要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对竞赛项目的日程安排、裁判挑选、比赛器材供应等问题,奥组委其实也没有决定权,是国际单项体育组织说了算。

  有些规定不是组委会所能改变的。比如媒体下榻的媒体村—汇园公寓,奥运会期间每个床位每天要收110美元左右的住宿费。这不是北京市定的价格,国际奥委会考虑的是以后的奥运会主办者住房价格平衡问题,所有的价格都要经过国际奥委会批准。

  2. 记者证件和门票问题

  记者拿到了正式注册证件,并不意味着可以到所有赛场观看比赛。正式注册的记者也分成几种类型,有的只能在新闻中心工作,有的只能采访特定的项目,而不能采访该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

  持有正式证件的记者在体育场内的某些区域也不允许进入,不要与安保人员发生冲突。文字记者不能进入运动员村,如果采访运动员须提前24小时预约,经体育代表团团部批准后,到达村口时改换临时证件,还必须有团部的人员陪同才能进去。如果不听从安排,国际奥委会可能就会吊销采访证件。

  记者参加开幕式、闭幕式以及热门场次比赛有人数限制,一般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注册记者可以拿到开幕式门票。奥运会开幕式彩排时记者提前去拍照要签署保密协议,在开幕式没有举行前,照片不能发表。如果不遵守规定提前发表,国际奥委会就有可能吊销你的注册证件。奥运会的报道与其他体育比赛的报道不一样,有一些规矩是很严格的。有些规矩并不是针对北京奥运会才制定的,以往历届奥运会都是这样。

  3. 奥运会安保问题

  自从慕尼黑奥运会上运动员被害后,历届奥运会的安保措施都非常严格。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当时记者进出场馆要用电子扫描一下证件上的条形码,要经过如机场登机前的安检门进行检查。9·11事件发生后,奥运会的安保措施更为严厉。北京奥运会时千万别以为严格的安检是多余的,这也是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进行的。

  在体育场馆,运动员和记者的出入口不是同一个。记者是不可以从运动员出入口进出的。运动员乘坐的班车和媒体班车也是不允许混合坐的。记者不要为了图方便,看到班车就上。雅典奥运会期间为记者服务的班车每天有400多辆,驾驶员600多人全天候值班。

  多学习一些常识性、历史性的东西,报道奥运会时减少一些错误,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4. 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要了解一些有关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知识,对记者采访北京奥运会会大有好处,可以避免发生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去年有家报纸报道说,中国是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这就不对了。我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当时刘长春独自一人参加了比赛。1952年新中国又派队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但到达时开幕式都已经举行过了。

  后来由于国际奥委会的某些领导人搞“两个中国”,1958年我们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后,1980年首次派出队伍参加了冬季奥运会。1980年夏季奥运会时,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没有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夏季奥运会。

  所以,可以说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我国第一次全面登上奥林匹克舞台,派出大型代表团参加的奥运会。

  5. 运动员、裁判等不能做特邀记者或担任记者的工作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在奥运会期间,任何运动员、教练员、官员、新闻专员或其他注册的参加者,决不能注册担任或自任新闻记者,或以其他传播工具的身份行事。”

  按照奥林匹克宪章规定,进驻奥运村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官员在奥运会期间不能担任任何媒体的兼职记者或特约记者。如果报纸为了显示独家新闻,说某某运动员是该报特约记者,就违反了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说不定会给运动员带来麻烦。运动员不能当特约记者,裁判也不行。奥运期间任何工作人员都不允许为媒体担任特约记者或利用工作之便在不允许拍摄的地点拍照等。雅典奥运会期间,田径场上有一裁判,不断拿出小相机拍照就被吊销了裁判资格。(中国记者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