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 直升机悬停在理论落点的几个角上。 “目视返回舱。”机组人员向后舱报告。所有的人都猛一提神,几个脑袋同时向窗外边望去。 同一时间,机载的搜救设备也收到了由返回舱发来的信号,信号源的经纬度被迅速标绘出来。在直升机的电子地图上,目标方位形成一个小红点。 就在空中人员争相望着窗外时,地面人员也目视发现了目标。待命的车队中,早有眼尖者发现了天边的小黑点,高声喊了起来。 小黑点越来越大,到半空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披挂着金黄色霞光的大圆球。在距离地面大概1万米时,降落伞分两次打开,飞船被伞猛地一拽,速度马上慢了很多。总指挥隋起胜介绍说,这个伞展开后,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能使飞船速度由每秒数千米,最终减速至每秒8米。 开始有车追着飞船跑,那是性急的媒体车。马甫君和他的专业队伍仍然在原地待命。飞船的回收与发射一样,有一个严格的流程规范,只能按照规范来,不允许自由发挥。 大约只有两三分钟,直升机已经到达了飞船着陆点。向窗外望去,返回舱横卧在草原上。迎着返回舱信号灯刺眼的闪光,直升机开始逐次降落。 现场 跳下直升机,就闻到了飞船的味道。淡淡的,好像烧焦的玉米,飞船上的青烟还未完全散去。 直升机降落的地点,离飞船返回舱最近不到30米,身着橘红色搜救服装的搜救队员鱼贯而跳,直升机也梯次停车,轰鸣声消退而去。 第一个往前冲的人是李涛,他是主着陆场救生回收队空中分队一班班长,参加过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所有搜救任务。由于每次返回舱的舱门都是由他打开,所以人送外号神舟“第一开”。 搜救队员的动作非常迅速,几项工作同时开展。警卫人员负责开设警戒区,也就是不到2分钟的时间,内外几层的警戒线开设完毕后,所有的人员只能按证件进出警戒区。 照明灯、视频传输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各就各位。 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对返回舱的外观“体检”等工作全部完成,李涛站在指定位置,准备开舱。 医监医保人员已经等待在旁边。 一名技术人员在向指挥部请示,经过他的检查,飞船外观和电路都没有问题,建议可以开舱了。 李涛开启了舱门。接下来的时间是属于医监医保人员的。按照规范,航天员必须由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舱内进行身体检查确认后,才能出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