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经济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普自林 朱洁 发布时间:2008-12-23 19:10:21

  水电在改革中不断壮大

  “这里的夜景很漂亮!”初到维西的朋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可还在几年前,这座小山城还被人戏称为“免电”城,能正常用电是县城市民的心愿。

  可现在,维西电力在满足自身的同时还实现了向外送电,新旧对比两重天。维西县的变化也正是迪庆州培育水电支柱产业取得成效的缩影。

  上世纪70年代末至1990年,迪庆境内还没有一座装机超过1万千瓦的电站,县城居民需要使用电炉,都要到电力公司去申请。没办法,电力紧张。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使迪庆的水电开发骤然提速,实现了跨越发展。1999年,香格里拉、德钦两县顺利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通过农村初级电气化和“村村通电”工程的实施,电力建设初现成效。到2000年,以冲江河、螺丝湾电站为代表的州域水电能源供给体系初步形成,迪庆电力开始从自给到向省电网、滇西北电网送电。

  进入“十五”后,州委、州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历史机遇,把水电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加以布局发展,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发水能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思路,把水电业作为我州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迪庆水电事业进入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时期。

  2007年,全州完成水电投资13.48亿元,浪都二级等17座总装机容量33.03万千瓦的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吉沙电站建成投产,新增装机12万千瓦;全州水电总装机容量达46.79万千瓦;完成发电量11.09亿千瓦时,增长27.48%;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奔子栏110千伏变电站及维西至开发区110千伏输电线路,220千伏云南电网迪庆变电站竣工,完成农村电网一户一表改造2500户。电网布局更加合理,结构不断优化。

  矿业在保护中有序开发

  2008年1月, 年产两万吨铜,由我州和云南铜业(集团)公司联合开发的羊拉特大型铜矿正式建成投产。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2010年完成二期工程后,每年工业产值将达到30亿元,利税5亿元,并为许多城乡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这是我州开发矿业取得成就的一个缩影。

  迪庆地处著名的“三江成矿带”,地质构造环境对成矿极为有利,是全国十大矿产资源富集区之一。目前,已发现铜、钨、钼、铅锌、锑、金等30多个矿种,矿床矿点300多处,其中羊拉铜矿、普朗铜矿、红山铜矿、拖顶铜矿、雪鸡坪铜矿、楚格咱铁矿、江坡铁矿、麻花坪钨矿、休瓦措及属都格勒钨钼矿、安乐铅锌矿等达到大中型矿床规模。我州已发现铜矿床和矿点42处,探明的铜金属储量达600多万吨、远景储量可达1000万金属吨以上。全州探明的矿产储量潜在价值高达2400亿元,有望成为中国西部有色金属及贵金属基地。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实现州委、州政府提出的走“矿电结合”产业路子,把矿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障。2003年6月,州政府与云南铜业集团签订了合作开发羊拉和普朗铜矿的协议,正式推动“两山”的勘探开发建设。开发区老虎菁工业园区、维西工业园区建设逐步推进,神川铜矿、雪鸡坪铜矿、金江安乐铅锌矿等企业初具规模,矿产业在迪庆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在矿产开发过程中,我州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力求做到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施工、生态运行。羊拉铜矿和普朗铜矿的开发,实现了优势资源与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创新出矿业开发的“羊拉模式。”2007年,全州完成矿产开发投资12.31亿元,羊拉铜矿建成投产;全年生产锌选矿含锌量13079吨;铜选矿含铜量6825吨;铁矿石原矿42.3万吨。

  一个改革的迪庆,正在不断积蓄发展的新动力;一个开放的迪庆,已经融入市场经济的大舞台。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