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里扬帆远航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杨洪程 发布时间:2009-01-04 18:55:40

——改革开放30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维西县城新貌。(普自林 摄)

  2008年前三季度,维西县国民经济在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征程上写下辉煌的一页: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89.18%。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粮食喜获丰收,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2.15%。生物、水电、矿冶、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拉动维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改革开启新征程,开放催生满园春!

  沐浴着党的阳光温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30年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歌猛进,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宗教有序、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与时俱进闯新路

  每天早晨,傈僳族农民李汉华准时驾着农用车将时鲜蔬菜运到维西县城农贸市场。这位傈僳族汉子在政府的帮助下,转变观念,大胆闯市场,走上了致富路。在他的带动下,龙爪箐村民小组蔬菜种植业蓬勃发展,成为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龙爪箐群众观念的转变,是改革开放使龙爪箐从封闭落后走向文明进步。改革开放初期,受陈旧观念的影响,龙爪箐群众羞于言商,就是卖几个鸡蛋也要藏着、掖着,生怕被别人笑话。如今,龙爪箐群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风浪,走上跨越发展的道路。

  龙爪箐群众思想观念转变的进程是维西县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转变进程的缩影。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30年来,维西县委、县政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推动维西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通过艰辛探索,维西找到了一条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两件大事,树立绿色经济理念,打牢生态、教育、农业、交通、市政基础,培育生物、水电、矿冶、旅游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后劲,坚持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维西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布局,即“113”产业布局:以澜沧江为一线的水电产业和山区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的产业布局,以保和镇、拖枝、吉期罗为三个中心的市政、生物产业、矿冶布局和以塔城片区为先导的旅游产业布局。

  改革开放30年是维西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历程,与时俱进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开启维西改革开放新征程。大量的县外客商入驻维西开发丰富的资源,水能、生物、矿冶、旅游等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维西经济走出低谷,走出困境,走向繁荣昌盛!

  夯实基础促发展

  当时代前进的车轮驶入21世纪时,集贫困、民族、边疆于一体的维西县还没有一寸柏油路。“颠脏路”、“颠心路”是群众对维西公路交通情况的评价。“行路难”成为制约维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随着“扎曲”油路开工建设,维西县将于年初实现乡乡通油路的目标。14条通组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以来,维西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三纵一横”的交通运输网络。到2008年,维西县公路交通里程达到1295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道路交通状况的改善推动了维西的发展,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抽一支烟的工夫就能走遍维西城。逛完全城见不到一棵行道树。”这是人们对10多年前维西县城的评说。

  “九五”以来,维西加大了市政建设力度,完成了维西县城改造一期工程,新开辟了念萨街、东大街、新街等3条街道,眼下,投资2.5亿元的维西新城建设迅速推进,城镇人口从10年前的4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2000多人。按照建设绿色生态文化城的理念,维西县城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绿树成荫、芳草萋萋、街道整洁、空气清新,秩序井然,彰显文明。塔城、维登、叶枝等乡镇市政建设一期工程相继完成,其它乡镇的道路硬化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20年前,在维西别说寻常百姓,就是机关单位使用的也是“摇把子”电话。如今,别说是老板,就是在街上卖菜的老大妈也用上了手机,做小买卖的老大爷玩上了电脑。数字电话已经遍及维西城乡各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信息化进程迅速推进,一机在手便可沟通世界,只要轻点鼠标便可知晓大洋彼岸的风云变幻。据统计,2007年,维西固定电话用户达268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3500户、小灵通用户达2800户。

  交通、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维西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加快了维西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的步伐。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