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花开产业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24 18:49:24

  三月的迪庆,沿金沙江一线的桑树伸枝展叶,养蚕的农户正忙碌着育蚕,赶在桑叶发育的黄金季节喂饱蚕宝宝,孕育一年的丰收希望。德钦县澜沧江畔,葡萄苗正在苍劲的藤蔓上吐芽。在春天这个孕育希望的季节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呈现出勃勃生机。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高原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提起德钦葡萄产业和香格里拉县蚕桑业的起步历程,州科技局的工作人员百感交集,“那时,由于经费少,老百姓意识不到位,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在德钦县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万亩葡萄种植示范项目,投入启动资金80万元,根据地域特点、气候特点将项目选在企业少、农业结构单一、收入较低的德钦县澜沧江沿线,经过艰难地探索,选种、扦插、大面积种植成功后,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由于地处边缘地区,交通不方便,当地人口少等条件限制,销路又成为如何促进增收的一个难点问题。州科技局通过科技扶持企业,为企业和农户间搭桥,借省院省校合作的平台,投入50万元在德钦梅里酒业有限公司开展冰葡萄酒研制开发工作,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德钦县自主知识产权的零突破。当地企业的兴起和稳定生产保障了葡萄的出路,在保护价大伞下,老百姓的利益得到维护,种植户在葡萄产业中得到了实惠。据悉,2008年,德钦县已推广种植葡萄3750亩,挂果葡萄面积达3000亩,总产量达1428吨,实现总产值499.8万元。

  “蚕桑养殖中,急需突破的技术难点是‘统一催青小蚕共育’,传统养殖中,由于蚕种质量低,蚕壳不好、产量低,影响老百姓种桑养蚕积极性。”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在香格里拉县金江镇、上江乡等地大范围种桑养蚕之前,科技局重点攻克“小蚕共育”技术,以优质的蚕种提高蚕丝的产量,增加了老百姓的养蚕收入。

  说到尼西鸡,现在是童叟皆知,以其独特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在旅游业中独占一席之地。在尼西鸡的保种育种养殖起步阶段,州科技局经过充分调研,争取到“云南省科技入户工程”项目,从示范户、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分子入手,逐渐铺到农户家中,带动了整个尼西乡的养鸡积极性,成为一条引领尼西老百姓增收致富之路。

  在维西县,科技扶持从“九五”开始,渗透到了中药种植、羊肚菌野外扩繁和核桃种植、加工等领域。在中药种植中,根据维西县是“药材之乡”、气候适宜的特点,首先推广了秦艽种植,在千亩秦艽高产栽培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州科技局尝试了育种、栽种分化及地膜覆盖等规范化种植模式,让育种的老百姓和栽种户都能得到实惠。羊肚菌的野外扩繁示范,曾在2007年起就列为州级科研项目,扩繁试验示范成功后,该局为老百姓提供了菌种和技术支持,使老百姓获得了较高收益。维西县核桃种植主要落脚在康邦公司的成果转化项目中,该项目于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富民强县项目”,争取到扶持资金180万元,解决了该企业的生产环节技术改进和新产品开发,该产业的强劲发展带动了老百姓的收入。

  “在林下产品的开发中,我们的重点放在了引导企业上,如藏龙公司的野菜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办负责人说。我州林下资源丰富,但季节性强,为正确处理好“正季”与“反季”的关系,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州科技局将科技项目重点放在了产品的开发上,在突破了保鲜难题后,以企业为后盾,老百姓在自主销售过程中可将野菜销往企业,既保证了老百姓的收入,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的开发。

  “针对当前我州仍然是个农业州,老百姓增收致富是科技工作的一个重点,在项目的立项和扶持上,重心依然放在农业上。”州科技局项目办工作人员说。据介绍,每年的1-3月份,州科技局都按照《云南省科技计划申报指南》和《迪庆州科技计划申报指南》组织全州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并将项目分为重点、一般和引导项目,对有限的科研经费根据前瞻性、引导性和示范性等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近年的科技研究成果表明,科技工作助推了我州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老百姓收入,真正发挥了科技工作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记者 程志开)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