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特色路上奔小康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20 19:52:50

早春的地膜洋芋、红艳艳的小树辣、美味飘香的尼西鸡、精美的黑陶制品,这些颇具特色的产品使尼西乡成为香格里拉县当之无愧的“特色产品之乡”,这些特色产品不仅在香格里拉赫赫有名,而且走向了国内及国际市场。

这个从特色种植、手工艺制作中富裕起来的山村向世人证实,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农民实现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个普通山村,通过生动的实践,向大家展示了如何通过自身优势特色产业,挖掘出蕴藏的发展潜力。

尼西乡是香格里拉县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一个贫困乡,有的村人均耕地还不到0.2亩。上世纪90年代初,依靠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采集、运输以及相关服务行业成为尼西乡的主要经济来源。尼西乡联营车队曾经在香格里拉县鼎鼎有名,使尼西乡成为当时香格里拉县乃至云南省拥有大车量最多的乡镇。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尼西乡财政收入一下子少了很多。村民又回到了依靠一亩三分地过生活的老日子,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三四百元。山多地少,人多钱少……与全县各乡镇相比,尼西乡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如何实现脱贫?香格里拉县委、县政府,尼西乡主要领导在思考。

“土地一直是制约尼西发展的瓶颈之一。”尼西乡党委负责人陆绍华说起尼西乡的特点来,思路显得特别清晰,他说:“随着经济发展,公路修到了乡里村里,但是‘穷帽子’一直没摘掉。”优势在哪里?面对农民想要致富的迫切心情,尼西乡党委政府将致富的路子瞄向了尼西乡的本土资源。

事实证明,尼西乡特色招牌的路子是走对了:从2002年开始,尼西乡利用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开始反季节冬早马铃薯高产栽培,使有限的土地产出了最大的效益。通过科技投入、技术创新,全乡马铃薯种植高产攻关田块单产达5550公斤,创造了全国冬早马铃薯高产纪录。通过10多年的发展,冬早马铃薯高产栽培已成为尼西乡的农业特色产业,全乡种植面积达3150亩,平均单产达3800公斤,亩均纯收入达7500元。

金秋时节,尼西乡房前屋后都种满了火红的小树辣。

据该农科站余站长介绍,过去尼西小树辣在全乡种植面积还不到10亩,现在达200多亩,每公斤小树辣的价格也从原来的4元涨至现在的16元。汤满村村民向巴家种了8分地的小树辣,今年收入就在8000元左右。

转变观念,化劣势为优势,过去的薄田如今成为尼西的经济优势。

金秋收获的时节,尼西乡幸福村上桥头村民小组内显得格外安静。当记者走进村民谢良家时,他家正在忙着煮木料,制作厂房里满地都是制作木碗时抛下来的木屑。谢良边抛着木屑边说,每年他家要卖上万个木碗,带来近50至60万元毛收入,如今村里制作木碗的个体户发展到了12户。而在几年前谁也想不到这个小木碗会有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

20世纪末,尼西当地的群众主要靠手工艺品制作、民间绘画、雕刻或经商度日,有人戏称尼西有“七小”:茶罐小、毛驴小、桃子小、鸡小、蛋小、辣子小、木碗小。如今,这些小东西却有了大市场。

近年来,尼西乡按照打造特色乡目标,挖掘特色经济优势,围绕市场需求,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着力打造黑陶、尼西鸡两大产业。目前,尼西鸡养殖、黑陶制作从“小而散、小而全”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成为龙头产业带动全乡发展。民间工艺制作、特色农产品生产成为了推动全乡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记者 和金莲)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