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
洋“门巴”的香格里拉情结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21 15:01:48

巴永恒(后排中)与当地群众在一起。

无数东西方寻梦者的目光和脚步纷纷朝向了“香格里拉“。穿行在香格里拉各村各寨进行义诊的巴永恒,已经深深融入香格里拉,成了地道的藏家人。

自希尔顿用动人的笔触描绘了《消失的地平线》后,无数东西方寻梦者的目光和脚步纷纷朝向了“香格里拉”。走在云南边陲的香格里拉,大街小巷常能见到操蹩脚普通话、背着大背包、手翻自助旅行手册的外国人。这很可能是他们漫漫旅途中美妙的一站,他们只是香格里拉的朝圣者,不是归人,是过客。

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洋“门巴”(门巴在藏语中意为医生)巴永恒,虽是白皮肤蓝眼睛,却被好多当地的藏民亲切地喊为“干爹”,并把他当做了自家人。穿行在香格里拉各村各寨进行义诊的巴永恒,已经深深融入香格里拉,成了地道的藏家人。如今,巴永恒带着三个儿女和妻子,在香格里拉安家,在这片贫瘠又炽热的高原上延续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一个不会结束的人生目标”

就像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字“巴永恒”一样,巴医生说自己希冀永恒,想要寻找一个不会结束的人生目标。事实上,这种追寻早在他的大学时代就开始了。在那个青春热血的人生阶段,巴永恒与他的室友热烈讨论甚至争辩人生的意义,渐渐地,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成为一名医生,并到一个缺乏医生和医疗资源的地方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更多的个人价值。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化学系后,巴永恒选择了攻读医学全科。

在美国,医生作为专业人才,既有很好的报酬也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巴永恒认为,安稳富足的物质生活,都不是人生最重要的,因为这些东西会随着生命的消逝而结束,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不会结束的目标,并一直往前走。

1995年,由于一个“培训乡村医生”的项目,他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的巴永恒,中文一句也不会讲,一个中国人也不认识,他认为自己坚持不了一年, 随着“培训乡村医生”项目的推进,他相继在天津理工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学了两年中文,在这期间,他开始通过电影书籍和纪录片慢慢了解中国,这块版图渐渐在他心中丰富和立体起来。

培训乡村医生的项目在昆明展开后,全省各州市都选送了一些乡村医生来培训。一半时间里,巴永恒到云南各个偏远的乡村里给百姓看病,另一半时间,用来培训乡村医生。慢慢地,他喜欢上云南。

巴永恒的名字慢慢在云南的一些乡村传开,而一些在昆明读书的困难学生也会来找他看病。“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大部分生活困难,没有医保,可能生病输一次液,两个月的生活费就没有了。”巴永恒为了帮他们节省治病带来的开支,自己在云南省华夏中专学校开了一个小诊所,免费给学生看病开药。

巴永恒的医疗水平高,服务态度好,而且免费提供药品。慢慢的,巴永恒的名字传开了。 起初,他的病人都是学生,渐渐地,学生的父母来了,老乡也来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洋医生,有疑难杂症的来找他,没钱看病的也来找他。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他的帮助和影响,巴永恒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这样,巴永恒在昆明一直待到2004年。这期间,他和来诊所的藏族学生特别有缘,相处特别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大概因为我们的性格中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淳朴和真诚!”与藏族学生不言而喻的默契和好感,使得巴永恒对于香格里拉这个地方心生向往,他暗暗感到,那也许就是自己想去的地方。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