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的苦与盼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2-27 10:07:03

“每天赶早起来,为病人看病,一直忙到天黑,都习惯了。”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卫生院院长余顺海在说这话的时候,已经看完了一个病人。“这个药一天三次,一次一包。下一个,你哪点不舒服?有什么症状?”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无下班时间,直至把排队等候看病的患者看完为止,构成了一名基层医生的职业生活场景。

余顺海从事乡村医生职业已经15年。1997年迪庆卫校毕业后,余顺海被分配到香格里拉县东旺乡跃进村当上一个乡村医生。这些年来,究竟给多少人看过病,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当时,跃进村卫生室连房子都没有,只好向当地供销社借了两间100平米左右的土木结构藏式房子,才有了为村民看病的落脚点,但是夏天漏雨、冬天很冷,桌椅、板凳、床等必须品都是靠自己另外想办法解决。卫生室使用后,为跃进村民提供了很多方便,从此以后,村民们看病再也不用为常见病跑到乡镇卫生院去了。”余顺海回忆说。

余顺海介绍说:“刚开始给村民看病的时候,最困难的是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村民全部都是藏族,自己不会说藏话,为了克服语言交流的困难,请了在村里做生意的朋友帮忙翻译,时间长了,自己也学会了讲藏话,用心与村民们交流,和藏族同胞们打成一片,成了乡亲们最贴心的人。来看病的村民也越来越多,从每天的50人左右增加到100多人。有时,村民半夜三更的来找,还要连夜背着药箱赶到病人家出诊,出诊回来随便休息一下,又要早起为第二天来卫生室看病的村民看病了。除此之外,还要经常背上药箱,带上听诊器、血压计,走村入户为村民们看病,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所以,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转地工作。”

由于业务突出,服务得到了村民和政府的认可,没过几年,组织就让余顺海挑起了东旺乡卫生院院长的担子,后来又调到建塘镇卫生院。

为了体验乡村医生工作的艰辛,记者和余顺海一起出诊。一大早,从建塘镇卫生院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驱车行驶约半小时,来到了建塘镇吉迪村卫生室。前来看病的村民早已排起长长的队等候在卫生室,村民孙诺旺堆说:“为了等余医生看病,我今早8点就来到了村卫生室。”

余顺海刚进卫生室,就被前来看病的村民围得水泄不通,记者只好见缝插针地采访卫生室医生吴树群,吴医生一边和记者说话一边给村民填写新农合账本。“诺杰拉初,上呼吸道感染共51.9元,减免23.7元,实际付款28.2元。” 吴医生说:“今天来看病的村民比以往多了一倍,因为我们镇卫生院的院长今天来吉迪村出诊的消息早已通知到各家各户,所以需要看病的村民就集中来到了村卫生室。平时,村卫生室就我一个人,不出诊时就在卫生院等病人,给病人听诊、开药、打针、输液,每天约有近百名患者来卫生室看病。自从新农合政策实行以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乡村卫生院和卫生室医疗设施不齐、功能全与农牧民群众希望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急切盼望政府能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设备的投入,让农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香格里拉县卫生局的彭正光告诉记者,自从新农合政策实行以后,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就医的好政策,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乡村医生的工作量,全县乡村医生几乎都一样,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基本没有多余的休息时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希望国家能够增加乡村医生的人员编制,提高他们的待遇,把农村需要的医疗设备配齐,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吴霄)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