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绽放的格桑花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1-17 16:26:51

——记首届迪庆十大创业之星获奖者陈光芬

●张锦明

陈光芬在酒店党支部学习会上。

日前,迪庆州外贸公司下岗职工刘文全和爱人张美菊两位老人把一幅写着“有力的援助,温暖的爱心”的锦旗送到顺源酒店,泪流满面连声说:“谢谢,谢谢,谢谢陈总对我家女儿的无私援助!”

原来,刘文全和爱人张美菊两位老人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打工,不幸患上了霍奇金淋巴瘤,老两口为女儿治病到处筹款操碎了心,顺源酒店总经理陈光芬从州总工会了解情况后立即捐助了30000元。两位老人感动地前来当面致谢。

经营着两个酒店的陈光芬,在社会上是令人羡慕的成功女士;在酒店服务员的眼里,是和蔼可亲的大姐;在受资助的残疾人和贫困学生心里,是亲如父母的恩人。许多人可能没有想到,在她成功的光环背后,曾经有过辛酸的经历和感人的创业事迹。

13岁时因家庭经济异常困难,陈光芬被迫辍学,一个来自农村的白族小姑娘从此走出大山、走向社会。在20多年的商海生涯中,她以农村人特有的勤劳勇敢精神和以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理念,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抒写了一段耀眼人生,用自己的社会实践和成就展现了迪庆高原妇女自强不息的新风采。

艰辛创业路

1969年,陈光芬出生在维西县永春乡贫穷落后的美光村。由于家庭困难,仅上到小学二年级时,她不得不含泪辍学。离开学校后,她就梦想在社会大舞台上寻找出路,成为一个能担当家庭重担,能改变贫穷面貌的人。

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当时才13岁的小女孩——陈光芬。她曾经在餐馆、旅店当小工,跑过小买卖。每个月还把辛苦得来的微薄工资寄给兄长作学费。在打工中,她勤奋好学,一有空闲就认真学手艺,向餐厅的厨师学习菜肴的烹饪方法,学习管理小旅社的经验,学习做生意搞经营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光芬成家了。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用自己的积蓄和向亲朋好友借来的资金于1989年在维西县城保和镇大桥边开办了一家小食店,与小卖部和小旅馆一起经营。创业之初的生活非常艰苦,陈光芬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以后才休息,自己打扫房间、上街买菜、下厨为客人做饭菜。她还经常坐夜班车到昆明进货,发货回来,又背起篮子一家一户送上门。靠了薄利多销和诚信经营,陈光芬把小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到1996年,她成立了瑞丰商号,建盖了三层楼房,开始做商品批发业务,由于她的商品质量好、价格合理,县城周围乡村的小卖部大多到她那里进货,有的小卖部资金周转困难时,陈光芬还赊货给他们。

敬业建“家园”

2001年,陈光芬到香格里拉县城寻找新商机。当时,随着香格里拉品牌的推出,迪庆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迪庆旅游市场出现了旅游接待能力不足和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差的问题。陈光芬及时把握旅游商机,参加竞标,先后承包了新建成的迪庆州民政宾馆和顺源酒店。

近10年的酒店工作阅历让陈光芬明白一个道理:酒店行业,不入则止,入则求专。而专,则体现在对细节的追求上。顺源酒店的企业愿景是:打造一流服务温馨家园。怎样才能体现出“一流”的境界来?靠的就是对细节的不懈追求,靠的就是为追求细节而实行的全面品质管理,这也是陈光芬保证宾馆服务质量的核心手段。“顺源酒店是三星级酒店,但我们按照更严格的标准来管理经营。”陈光芬说。

在陈光芬担任总经理的这几年来,宾馆所有部门每一天的质检报告都详细在案,完整无缺。陈光芬每周都要抽查8个房间。她会连床单褥子一块掀起来查看是否有头发等细小的东西遗落其上;趴在马桶边仔细确认里面有没有污渍残留,发现问题及时让员工整改。

什么是敬业?在陈光芬看来,每天听取至少10位客人的回馈意见是敬业;对酒店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心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是敬业;全体员工通宵达旦只为布置出符合客人身份或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题宴会也是敬业;在重要的接待工作中,三天里只睡了6个小时,所有的这些,都是敬业。因为,身为酒店的一分子,时时刻刻心牵宾客,为顾客提供愉悦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这,就是对敬业的最好诠释。

陈光芬经常说:“是管理者就是服务者。”因为有些问题必须要管理者到位,事情才会好解决。迪庆高原气候寒冷、海拔高,从北京、上海、广州等沿海地区来旅游的人经常会出现高原反应。有一次,一位北京的游客入住酒店后出现了高原反应和其他病症,陈光芬马上开车把游客送到州医院急救,并专门安排服务员为游客服务。游客脱险后感动地说:“陈总,香格里拉风景美而人更美,你们酒店的服务真是太好了,我们再到香格里拉旅游一定要再住你的酒店。”有的客人出行在外不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个别人到酒店后就找茬发火,陈光芬总是要求员工耐心对待,待客人气消后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民政宾馆和顺源酒店,像这样真心为游客服务的事例举不胜举。陈光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用微笑和爱心服务客人,让四方游客体会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真情献社会

走上了致富路,开创了一番事业的陈光芬没有忘记那些在山沟里的孩子,没有忘记自己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责,满腔热情地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性事业。2009年,她撰写的《公平税赋》等提案,引起了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很快得到了落实,促进了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在民政宾馆和顺源酒店,先后有300多名来自农村的男女青年在陈光芬的教育指导下,学知识学文化,提高了就业素质和服务技能。迪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从贫困山村来的陈光芬一直心系贫困群众,她在招收员工时尽量多招一些农村来的青年。 特别对农村来的女青年,陈光芬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从酒店端盘子洗碗、摆台扫地到讲礼貌用语、为人处事等方面教导她们,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懂得经营之道。通过酒店培训和业务实践,大部分农村青年成了酒店业务骨干,而且其中一部分人在陈光芬的支持和鼓励下走向社会,自己开店做老板,成为自立、自强的人,走上创业之路。

因为有了早年求学而不得的经历,陈光芬切身体会到贫困学生的期盼,当百货生意和酒店业有了成效后,陈光芬就主动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先后为灾区群众和贫困学生累计捐款86万元。

1995年开始,在陈光芬的带动下,维西个体工商户开展结对帮扶经济困难学生活动,资助每个学生每学年600元,至今合计陈光芬资助学生60多人。维西县民族小学傈僳族学生丰志岗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陈光芬知道后帮他交了学费,并一直资助他生活费,丰志岗小学顺利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州民族中学读书。2005年,陈光芬又到维西结对帮扶了6名小学生。也是在这年的一天,陈光芬在维西县城妹妹家中,遇到了从白济汛乡来打工的张文辉, 由于家庭困难,他只好辍学出来打工。张文辉因为辍学心里非常痛苦,陈光芬鼓励他并马上表态说:“张文辉,你到学校读书去吧,我供你。”就这样,陈光芬每年拿出2000元供张文辉上高中、每年拿出6000元供他上大学,而张文辉也没有辜负陈光芬的希望,2011年,小张从曲靖师范学院毕业,如今已在维西县拖枝中学任教。2011年8月,受资助的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红旗村学生马洁向陈光芬送来了一幅题字“心拥边疆儿”的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迪庆还有许多残疾人生活、就学、就业艰难。陈光芬多年捐资帮助维西县残疾人解决生活难题,帮助残疾人子女上学和就业。同时,不遗余力地先后帮助香格里拉县洛吉、德钦县霞若等地6名残疾人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与此同时,她还积极为受洪灾雪灾和地震灾害的地区捐款。每年6月1日和中秋节,她都坚持到香格里拉杰素丹增保育院和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为他们送去衣服、书籍、文具、食品和节日礼金。

每当员工遇到特殊困难时,陈光芬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员工渡过难关。一位员工的儿子惨遭车祸,她带头捐款2万元;舒亚华等三位员工因病生活有困难,酒店帮助报销医药费的同时,陈光芬带头,全体员工积极响应,捐款15500元。员工张文江父母均是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酒店捐款39000余元。员工周金平妻子患病,她带头捐款15000余元。

陈光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顽强拼搏,她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她用爱心帮助农村青年、救助失学儿童,她的真情付出,得到了社会认可。她先后被推选为维西县、迪庆州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维西县、迪庆州工商联副会长,迪庆州妇联执委,迪庆州青联常委、云南省青联执委。先后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表彰,被评为维西县纳税先进个人、先进个体工商户、2000年光彩事业捐资助学先进个体户;被评为迪庆州十大杰出青年、城镇妇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11年——2012年度非公经济先进个人、2011年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还获得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省“三八”红旗手暨新农村建设妇女带头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

“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工商联等部门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发展,党的政策这么好,我更有信心和决心加快酒店发展,带领更多的青年实现就业和创业。”陈光芬说。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