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翻开近年迪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长卷,亮点闪耀,催人奋进。 近年来,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全州工作大局,着力于理论指导、思想教育、舆论宣传、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唱响加快发展的主旋律,打好维护稳定的主动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探索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在改革中前进,为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强化理论武装出成效 近年来,全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建设。一方面,完善在职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升理论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学习教育。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省委和州委重要会议精神,邀请省内专家、组织本地学者开展层层宣讲。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十一五”期间,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个,省级科研课题12个。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研讨会等,在全州组织开展了20余次理论征文活动。创办了我州社科理论刊物《香格里拉论坛》。去年,编辑出版了理论研究成果《实践与探索》,组织力量完成13个重点课题。 强化引导新闻宣传出成绩 去年,我州有序推进迪庆人民广播电台、迪庆电视台合并工作,开展3000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迪庆康巴藏语广播频率筹划工作积极推进;迪庆日报汉藏文版前端印刷设备CTP改造项目完成采购并投入使用;投资120万元完成了迪庆日报采编平台和香格里拉网改造扩容升级工程,香格里拉网日均点击量由原来不到6000人次上升到4万人次。投资85万元建起了香格里拉网藏语频道,实现了由地域性的小型网站向在国内外具有较强传播力门户网站的成功转型。开办了香格里拉快讯、德钦快讯和维西快讯,使网络宣传由点向更宽领域更大空间延伸,新兴媒体的传播能力大幅提升。《迪庆日报》全年出版发行汉文报288期323万份、藏文报60期24万份。迪庆人民广播电台年播出达6205小时,迪庆电视台年播出17500小时。广播电视节目上中央台播出72条次,上省台播出242条次。不断加强与邻近藏区电视台的通联工作,在康巴卫视播出迪庆相关新闻180条次。此外,还积极开展全州转变扶贫开发模式的宣传报道、“三读”活动优秀征文活动、“回顾辉煌历程喜迎党的十八大”读书竞赛等系列活动。新闻节目创优水平不断提高,40余条各类节目获省级以上奖项。加强记者宣传队伍建设,推进宣传报道重心下移,迪庆日报社香格里拉县、维西县、德钦站记者站相继成立。电影宣传巡回放映,完成放映2039场次,观众近27万人次。 精神文明建设有声有色 去年,结合全州实际,按照“全民参与、迪庆特色、藏区品牌”的要求,策划组织开展以“香格里拉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为主题的“三讲三优三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州各级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三讲三优三创”主题,开展了“帮扶济困送温暖”、“窗口单位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学党章、缴党费、见行动”等活动。州级新闻媒体开设了主题活动新闻专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报道,营造声势。州委宣传部和州文明办制作发放了宣传挂历3000本,宣传折页10000页。州委高度重视我州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今年,州委书记张登亮,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鲁永明充分肯定全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工作作了批示。11月13日,在香格里拉县建塘镇金龙社区成功召开了全州精神文明创建现场推进会。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 “我们的节日”、“绿色电脑进西部”、“西部开发助学工程”、“ 走访慰问道德模范”、“云南美德少年推荐评选”、“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等活动。继承和发扬“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勇于担当,开放包容、诚实守信,敢为人先、事争一流”的迪庆人文精神,巩固了全州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和廉政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有序推进。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对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编辑出版了《迪庆州州情教育读本》20050册,州情教育走进全州中学和中专学校课堂。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2012年,我州一大批文艺创作喜获丰收,在第十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骏马奖”评选中,李贵明诗集《我的滇西》荣获“骏马奖”;“雪之子”组合获四川卫视 “天籁之音中国藏歌会”冠军;由我州文艺工作者创作的音乐作品《梦会开花的地方》,摄影作品《纳西族祈福仪式》、《静静的硕都岗河》,散文《世界与你的角落》、《白马雪山笔记》,舞蹈作品《酒》、《雪域热巴》等脱颖而出,屡屡获奖;利用《香格里拉》、《卡瓦格博》等杂志推新人、出新作,一大批文学青年逐步成长。 “十一五”期间,全州2430个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州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4%。藏经堂、茨中教堂、寿国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松赞林寺等8个历史遗迹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尼西黑陶烧制技艺等五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阿尺木刮”歌舞之乡等七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公布州级保护名录226项。此外,据统计,2006年以来,迪庆州文化产业共吸引州外资金近30亿元,迪庆以深邃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逐渐成为了国内外企业家投资创业的首选地。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去年,我州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村级文化建设示范工程。进一步推动各级博物馆、文化馆(站)、纪念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效能。加大送文化下基层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规范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340人次,收缴非法出版物总数27242册(盘)。 加大文化产业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州内企业参加中国昆明泛亚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签定了迪庆日报项目帮扶合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地方文献和历史文物的研究,完成“迪庆热巴”、迪庆酿酒工业、迪庆木器制作等七个推荐省级保护项目的文字撰写工作,编制完成《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完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报告——迪庆卷》编撰任务,完成《格萨尔》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省级研究单位的联系合作,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启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普寿国寺活佛院和门楼的抢救维修扫尾工程,组织实施完成了中心镇公堂安防建设工程。 强化涉藏外宣提升香格里拉形象 2012年,赴德国开展了“和谐之花——香格里拉”涉藏外宣活动,积极对外介绍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成功举办“海外华文媒体迪庆采风活动”,来自全球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50余名华文媒体高层及资深编辑记者赴迪庆采风,多渠道提升迪庆对外形象和影响力。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18批96人次到迪庆进行采访报道,电视剧《牦牛岁月》《永远的雪山草地》《茶颂》,系列纪录片《歌声与生活》,中央和省级宣传片《云南一个美丽的地方》《中国最美风景线走进云南》《开放云南》《美丽云南》等在迪庆拍摄,引起广泛影响。启动《香格里拉故事》丛书编制工作,确定了迪庆州佛学院等18家单位为我州外宣点。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举办全州首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着力做好涉藏及涉及迪庆舆情监控工作,关注外媒对藏区的报道和社会舆论,加强舆情信息报送收集工作,及时研判各类舆情,全年共编制舆情信息15期共30余条,宣传动态28期40余条。 深入开展基层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主题活动 从2012年3月起,策划并深入开展以“五个深入、四项教育、三个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州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和寺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律法规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从州直单位到企业、学校、寺庙等的宣讲团,全年组织基层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宣讲70余场次,做到广覆盖、全方位、零空白;州县文艺院团共下乡演出166场;定期编发藏语、傈僳语等多版本的《迪庆州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读本》系列理论学习读物,举办党史知识竞赛、革命歌曲演唱会、图片展览、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打牢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基础。(和泰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