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活“山字经” 做好增收文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9-06 08:49:55

——迪庆州林业局罗马精准扶贫见闻

“在州林业局帮扶干部的支持下,我们罗马村走活了安居乐业一盘棋,苦日子就要到头了,群众离小康生活越来越近了。”9月2日,罗马村村委会主任兴高采烈地对记者说。

维西县保和镇罗马村位于维西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2公里。“抬头就见山,出门就爬山。看山愁,见水难。”这是对罗马村真实的写照。到现在,罗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仅有3名,原因何在?群众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文化落后!全村356户,1184人中,精准贫建档立卡户289户1069人,且不含政策兜底贫困户。

“以问题为导向,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一条能让贫困群众持续脱贫的路子。为此,我们进村后,集中精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遍访群众,调查研究,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迪庆州林业局副局长、驻罗马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向诚说。

今年3月,州林业局挂钩扶贫罗马村,翻开了罗马村脱贫摘帽新篇章!

“罗马村群众身在大山,希望也在大山,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经’,是罗马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和向诚在他的工作日记中这样写到,“要依靠罗马村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向大山要财富,大力发展养蜂、养土鸡等林下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按照这一思路,《罗马村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出炉了,罗马村生态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大山深处的加保机村民小组这几天特别繁忙,州林业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与群众一起建土鸡养殖场围栏、鸡舍等生态养鸡基础设施。

“我们这里的土鸡不用拿到市场上去买,老板开着车来我们村收购,尽管每市斤价格高达25元,但依然供不应求。我家围栏放养土鸡场11亩,鸡舍也建好了,到明年,我们家养鸡规模将达到800多只,好日子离我们很近了。”村民李少忠高兴地说。

像李少忠一样,在州林业局的帮助下,加保机12户农民都建起了生态养鸡场,户均围栏面积10亩左右。

为了搭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平台,州林业局驻村干部帮助罗马村组建了罗马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30多万元资金修通了进入养鸡场的公路,孵化池、隔离室等设施正在抓紧建设之中。为了保护好罗马土鸡,合作社与社员签订了协议,坚决不引进“洋鸡”。

今年,养蜂大户李金文家好事不断。“在州林业局的帮助下,我家新增了12箱中华蜂,总规模达101箱,收入达3万多元,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了。”李金文说。

罗马村生态好,养蜂产业前景广阔,州林业局把扶持农民发展养蜂产业作为罗马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到目前,罗马村养蜂规模已经达到2806箱,实现销售收入52万元。罗马村委会负责人说:“我们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社员达成共识,不让掺假搞坏我们自己的品牌。由于社员讲诚信,我们这里的养蜂户足不出户就能卖掉蜂蜜,现在,家家都有客户的订单,有的客户还预定不到蜂蜜。”

据了解,今年,在州林业局的帮助下,罗马村新增养蜂1189箱。

记者在教克底村民小组采访时见到一位中年妇女在采摘花椒。她说:“我家有花椒树120多棵,每年收入在12000多元。今年,州林业局帮助我家种了98棵花椒树,两年后就能挂果。加上核桃、土鸡收入,我们家明年脱贫的目标能够实现。”

据了解,今年,州林业局帮助罗马村种植花椒1500多亩。针对罗马村核桃生产效益低下的问题,州林业局一手抓核桃低产林的改造;一手抓核桃种植户技术培训。州林业局扶持新新2号核桃苗5000株,工作队抢抓节令,培训科学种植核桃技术,完成200亩优质核桃规范种植,相关管理技术措施正在跟进落实中,种下的核桃树成活率达98%以上。州林业局培训了核桃种植嫁接能手168人,同时完成了罗马辖区内部分老核桃树嫁接改良,成活率达90%以上。州林业局给罗马村涉及新新2号核桃种植的7个村民小组的农户发放了价值2万元的复合肥5吨多,同时也给村民发放了《迪庆藏族州早实优质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手册》400份。

傈僳族老人余文信今年72岁。老人一家5口人,孙子上小学,孙女才两岁,靠着儿子、儿媳种田过日子,一家人就住在三间木愣子房里,其中一间是火塘房,一间老人住,一间是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同住。随着孙子、孙女逐渐长大,住房难题一直压在余文信老人的心头。今年,在工作队和村“三委”的帮助下,老人的梦想即将变成真,再过一个月,老人一家就能搬进漂亮的瓦房了,老人心中充满了快乐。

州林业局工作队和村“三委”一道,制定了《“五改五统一”实施方案》,“五改五统一”即改屋面、墙体,统一墙体颜色图案和瓦颜色;统一屋面;改厨房,统一厨房;改庭院,统一水泥地皮;改卫生间,统一建设标准卫生间;改入户道路,入户道路统一硬化。

为了抓好安居工程,工作队进村入户,宣讲政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美丽家园。工作队实地丈量路面、统计需改造房舍等,扎扎实实推进安居房建设。

目前,罗马小组、阿嘎米小组的安居房建设工程已进入立面装修阶段。(杨洪程)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