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组脱贫路上“跃龙门”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0-19 09:32:46

沿金沙江畔蜿蜒的水泥路来到开发区礼仁村龙洞村民小组,只见山坡上村民们正忙着修建自家的新房,一块块零星的“鸡窝地”里,附子、桔梗等中药材正茁壮成长;树林中山羊三五成群地上下攒动,家畜家禽叫声不绝于耳……短短一年多时间,曾经里仁村里最贫困的村民小组如今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礼仁村在开发区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而龙洞村民小组更是贫困中的特困。虽然人均耕地有2.5亩,但由于高寒气候、土地贫瘠、山路陡峭以及村民种植传统作物的观念根深蒂固将村子困在贫穷之中。

近年来,随着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有力促进了高寒山区、二半山区贫困群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仍有极少数群众“穷帽难摘”“穷根难拔”。截至今年,开发区管委会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100万元,对主动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企业进行扶持的同时,又争取100万元推进产业扶贫措施落地,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能力,实现长效脱贫。针对32户精准扶贫户,开发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结对单位根据农户意愿,制定了相应的帮户措施;给予发展中药材种植、生猪养殖、养鸡等产业的贫困户适当补助,推动产业扶贫措施落地并产生效益。

丁春明是龙洞村民小组的精准扶贫对象,兄弟俩和母亲一直住在3间不足80平方米的破旧祖屋里,房屋潮湿漏雨,房顶由于长期烟熏变得漆黑不堪,住房条件十分艰苦。9月底,开发区雨季结束,一所崭新的三开间砖木结构瓦房正紧锣密鼓地施工,丁春明在自家的院子里忙着给新房盖水泥瓦。礼仁村村支书董绍毅告诉记者:“今年,管委会补助精准扶贫对象每户3万元用于危房改造,住户自筹一部分,自己投工投劳改造旧房、硬化天井。现在,盖房、修路、接水电用的都是村里的人,这也是管委会扶贫先扶志的重要举措。”

“我今年70多岁了,等新房建好后,希望两个娃娃都能找个媳妇。”丁春明的母亲看着新房充满期待地说。以前,龙洞组村民养羊数量不多也很少外销,基本就是村里请客用。通过管委会、村社区干部职工的耐心工作,持续推进项目扶贫、智力扶贫、观念扶贫,逐步潜移默化地转变村民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今年,丁春明兄弟俩在管委会帮助下养了60多只羊,通过村委会牵线搭桥,销路也不愁。住新房、卖山羊、不善言语的丁春明谈起未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沿着龙洞小组的通组水泥路前行,伴随整平机的隆隆声,几名工人热火朝天地修筑进户路。据了解,龙洞村民小组有27户家庭100多名村民,人数不多但分布不均,修筑入户路难度较大,进度较慢,但开发区管委会始终坚持不让一户困难户掉队的原则,鼓励有技术的村民发挥能动性,参加到道路修筑队伍中。

43岁的唐跃忠是龙洞组有名的泥瓦匠,这次修建入户路,他一人包干了整平机的所有操作。在刚刚浇灌的路面上,唐跃忠穿着雨鞋推动着整平机来回缓慢走动。“这条路是我们村的致富路,马虎不得。”唐跃忠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说道。由于龙洞小组地处山区,土质松软,为了打地基唐跃忠和其他村民要驾驶农用车下到国道214线才能拉到打地基所用的石头,由于山高坡陡且路程长,一天也跑不了几个来回。

据了解,像唐跃忠这样有技术的村民做一天活可以挣200元,这在村里属于“高薪”。礼仁村委会副主任丁玉忠说:“在村里,唐跃忠算比较能干的,村里开始危房改造以来,他家完成进度比其他家快得多。自危房改造以来,龙洞组村民互相帮忙建房已经成为了一种默认的村规民约。这样一来,村民有事可做的同时还节省了时间又赚了钱。”虽然一技傍身,但为了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唐跃忠至今还是单身一人,即使外出做活也不会超出礼仁村范围,是因病致贫的典型。唐跃忠说“等路修完了,房子弄好了,有条件就要带母亲出去看看,让她像开发区中心片区的老人那样悠闲地生活。”

龙洞小组唐正坤一家是精准扶贫户,他的两个儿子今年都考上了大学,大儿子在玉溪师范学院学美术,小儿子在云南林业技术学院读五年制大专,一年,两个儿子读书和生活就要花掉3万元钱。夫妻俩一开始愁眉苦脸,他们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出售自酿酒和野生药材,管委会结对帮扶的办公室主任周万欣在得知两个孩子考上大学后,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资助,并通过产业扶贫的方式带动唐正坤家种上了3亩附子。管委会补助种苗,开发区内的药材公司又签订了包收合同,销路也不用愁。目前,唐正坤家的房屋已装修完毕,还硬化天井。他说,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两个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用学到的本事为龙洞组做些事。

纵观龙洞小组,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随着扶贫攻坚力度的不断加大,村民正逐渐转变思想,摒弃了“等靠要”等陋习,主动作为、勤劳致富的氛围正在龙洞村蔓延开来。(胡志琳 解大钦)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