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藏区法官彭灿华倾心调解化纠纷 传递法律信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03 11:59:22

“法庭是我存放信仰的地方”。香格里拉市人民法院金江法庭彭灿华, 在微信个性签名中写到。这位三次下法庭的法官,17年如一日地在藏区倾心调解化纠纷,播撒法律的信仰。

金江法庭位于香格里拉金江镇,坐落于金沙江之畔,滚滚的江水从西北向东南奔流,这里居住着汉族、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白族、苗族、彝族、回族、普米族等九个民族,金江法庭辖金江镇和上江乡,辖区面积999平方公里,该辖区亦属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腹心地,是云南省38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

2008年,彭灿华调至金江法庭任庭长,这也是他参加工作来第三次下法庭。他说,“从小在这里长大,我对这里有浓厚的乡土情结,法律在乡村同样有天地,我要做好一个守望者。”

重调轻判 无一错案

彭灿华在金江法庭工作八年来,他化解纠纷矛盾的主要方式是调解,当地人都认为他是调解能手,案件在他几乎没有调解不了的。2008年至2016年在适用调解的319件案件中,调解结案312件,其中有302 件是通过庭前调解结案,年平均调解率达98%。

李文之一提起彭灿华法官,就不无激动地说,“彭法官是个好人,若不是彭庭长对我和爱人多次调解,我们早就离婚了,家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子。现在有一男孩一女孩,日子过得算勉强。”2013年,李文之因感情问题来到金江法庭起诉其妻子,称要与妻子离婚。彭灿华深知农村社会,劝解李文志说,“谁家锅灶不冒烟,有时上牙和下牙还会打架的,你别冲动,否则后悔都来不及。”在乡土农村,对婚姻案件,彭灿华始终坚信“宁拆十座宙不毁一桩婚”的朴实哲理。于是他多次走进李文之家中,给他做调解工作,在彭灿华劝解下,李文志回心转意,彭灿华并亲自跑到李文志爱人娘家做调解工作,在彭灿华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和好如初。据李文志说,为了感谢彭灿华,当时他把家养的最好一只鸭子送给彭灿华,来表达对彭灿华的谢意,但彭灿华坚持谢绝了。

彭灿华说,“对乡土社会来说,以前打官司老百是比较忌讳的,为了寻求有效方法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实践探索,认为庭前调解是符合本地区民众需求的审判方式。庭前调解既解决争议,节约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又避免当事人对薄公堂,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彭灿华始终坚持用调解这一化解纠纷矛盾的方式,达到很好的社会效果,有力促进了当地的民族团结稳定。

香格里拉法院人民陪审员、金江镇综治副书记和太松,说,“彭灿华是一个比较和气的法官,调解能力很强,大部分案件一到他手就能通过调解方式化解。”他还说,“彭灿华也是我们综治维稳中心的成员,在我们中心处理不掉的案件,我们就请彭庭长进行法律指导,他指导的案件,大部分都能妥善化解。”

据了解,今年来金江法庭受理案件20件,已结案18件,只剩2件未结案,大多数案件采取庭前调解的方式结案。较之2014年金江法庭收结案37件,2015年金江法庭收结案35件相比,今年受理案件有所下降。

究其原因,和副书记说,“近年来,对乡村发生的土地纠纷、婚姻纠纷、乡邻关系纠纷等,镇综治维稳中心按先由村小组、村、镇综稳中心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能调解的就地化解,实在不能化解的,综治维稳中心建议当事人到法庭处理。在平时的工作中,鼓灿华对综治维稳中心成员和辖区群众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指导,每周参加中心例会,对形势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各部门密切配合,一起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008年5月彭灿华受理的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该案经其他部门多次调解未果,双方积怨很深,甚至发展到械斗事件。该案起诉到法庭后,彭灿华同志认识到如不及时处理该纠纷,将会导致“民转刑”案件。当时正值农作物抢收季节,当事人双方居住地距法庭较远,被告又是养蚕户,到了即将生蚕茧的关键时间,需专人护理,如果通知当事人到庭诉讼,将会影响当事人农作物的抢收时间和被告蚕茧的质量,考虑到当事人的特殊情况后,他带领干警到上江被告家的厨房内就地成功调处了这一起备受当地百姓关注的案件。

同事钱晓鹏介绍,“2013年我通过公考来到金江法庭担任书记,在这里,彭庭长指导我办案、要求我学习,生活上十分关心我, 2014年通过了司法考试,今年成为第三批入额的法官。彭庭长擅长用庭前调解的方式帮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每次成功的纠纷调解,在调解前,他都花很多功夫去深入走访调查,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从不怕麻烦,甚至苦口婆心地请当事人双方亲友参与,经过多次耐心劝解,当事人达成庭前调解,避免了双方对簿公堂。”

彭灿华从进入法院工作来,始终把坚持司法公正作为他的价值追求和职业坚守。 在他参加工作以来所承办的几百件案件中,无一错案。他告诫自己:做为一名党员、法官,要坚持“忠诚、价值、坚守”的信仰,办好一件案子。他很喜欢“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的这句诗句来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下法庭 以庭为家

1999年,彭灿华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律系,同年通过公务员招考考入了香格里拉县人民法院,被分配三坝法庭担任书记员,2001年又从三坝法庭调入到香格里拉县法院先后在办公室、书记员办公室和立案庭工作。2004年,他又调到金江法庭担任书记员, 5年的书记员中工作,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兢兢业业,遇到问题就虚心向老同志学习,业余时间从不放弃学习,2004年经过不断努力,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成为香格里拉县第一个通过司法考试被任命的法官。从此他立志当一名法官,当一名能够担当的法官。2005年,他从金江法庭调回到香格里拉县法院行政庭担任法官、副庭长,2008年根据工作调整,他又下到法庭,一干就是8年。

在金江法庭的八年里,彭灿华始终把法庭当作自己的家。他说,“在乡村办案,这些纠纷案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若处理不好,就会引起乡邻恩怨或者家庭支离破碎。在这里办好每一件案件与在城市办案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法官价值也不会因区域不同而有所不同。”

彭灿华生在金江镇,长在金沙江之畔,作为大山的孩子,他从小就秉承了金沙江奔流的激情和大山坚毅的品性。能够回到家乡工作,能够为家乡百姓做事,也是他始终的追求和奋斗目标。在他三岁时,他父亲就离开了人世,她的母亲是聋哑人,在家乡也是出了名的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也是乐于助人的好人,在金江镇修路时,他的母亲每天都主动会给工地上陌生的修路人送开水和馒头。在母亲身上,彭灿华看到了什么叫善良和大爱,从而也希望自己像母亲一样充满大爱。母亲凭着勤劳、顽强毅力把他哺育成人,供他读书上学,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也走出大山,考进了云南最好的大学就读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带着对家乡眷恋,他又回到香格里拉这片热土,追求着法律人梦想,当一名好法官。

走进金江法庭,一块刻着“法正民安”的四个大字的巨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严肃穆。这是彭灿华刚到金江法庭时对法律价值思考的承诺:“作为法官,要想守一方平安,必须有公正司法的品质。若司法不正,就不能保一方百姓平安。”从此,他把“法正民安 ”作为对自己的司法承诺。2009年,他在利用办案之余时间,从山谷中找了巨石,在村民的帮助下拖到了法庭,并将“法正民安”牢牢雕刻在上面,作为法庭的庭训,时刻提醒自己和法庭人员要公正司法,为群众服务。

彭灿华在微信签名中写到“我的梦是一座花园”,他的业余爱好是喜欢种花育树,在自己家里,他种满了鲜花和果树。走进法庭,就能看法庭的庭院里郁郁葱葱,还有一个自己动手修建的外型如葫芦的水池,到了春天,庭院开满了鲜花。这些花草和树木大多是从彭灿华家里移植过来的。他说,“法庭庭院建设好了,当事人来处理纠纷,环境好了,心情就好了。”对“葫芦”型的水池,彭灿华解释,“希望每一案件当事人,通过法庭对他们案件的处理,都能幸福安康!”

8年的法庭工作,彭灿华早以把法庭当成了自己的家。8年来,他和在迪庆工作的爱人一直两地分居生活,爱人在城市带着孩子,如今孩子已上小学一年级了,除了孩子节假日才能见自己父亲,平时靠电话沟通父子情感。当谈到孩子时,彭灿华眼眶里浸满了泪花。

2011年香格里拉县法院根据工作需要,调任他到香格里拉县法院任副院工作,被拒绝了。他说,“因为乡愁的情结,当时我不想离开这片热土,这里需要我”。2012年,他60多岁的母亲离开了人世。在他心中,故乡永远是他的依恋,也深深地把“法正安民”的情怀播洒在家乡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

贴近民众 温情司法

在司法审判的路上,彭灿华不是就案办案的法官,还一个勤于思想,不断创新的法官。在办案中,他不断思考法官的价值,他认为法官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办理多少案件,而在于引导社会公众信仰法律,法官司法办案要贴近民众充满温情。在如何培育民众的法律信仰的问题,彭灿华创新办案方式,带领干警办好每一个案件,通过巡回办案、以案释法、召开法律讲座、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使司法公正通过判决、调解形式向社会公众传递。

在办案中,彭灿华还把环境学和心理学的植入在调解与巡回审判之中,要求自己“真诚面对当事人,对当事人言语文明,在合情、合理、合法上下功夫,用情感打动人,用道理明白人,用法律通晓人,换位思考体贴人——温情感的植入;邀请人民陪审员,宗族长者,民间知名人士,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参与案件调解和旁听,实行“阳光”操作,消除当事人的顾虑——安全感的植入。”

彭灿华认为,法院给百姓的印象往往是威严、冰冷、无情的地方,法官是不近人情的特殊群体,大多当事人来到法庭都有畏惧、紧张、担忧的心理。为了打消当事人的顾虑,彭灿华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尽量让审判、调解显见温暖。在工作之余,他时常带领干警经常走访辖区民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向民间知名人士学习解决矛盾纠纷的经验和方法,赢得了当地老百姓赞许好评,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在金江法庭的调解室里,有个火炉,走进室内,一股暖流周身包围,让来法庭打官司、来信来访老百姓深感家的温暖。同时注重服务细节,用“一声问候、一个笑脸、一杯热茶、一把瓜果……”的态度来用心办理每一个案件。

两年前,在一起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原、被告双方及代理人与法庭干警在法庭用餐,他们感慨:“我们当律师多年,还是第一次在法庭吃饭,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中,来自丽江的律师说:“在你们法庭打官司真放松,有茶水、瓜子、水果,像在家里谈事情一样,我当了近二十年的律师,还是头次遇到这种情况!”

钱晓鹏说:“彭庭长在审判过程中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对待有困难的群众他都会主动帮助,从不吝惜钱财,别人接受帮助后,想要回报他,都被他婉拒。从他身上我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我很佩服和尊敬。”

金江法庭不仅在案件上对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释放温暖,还对辖区的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极大地释放了法庭的“良心”。近几年来,彭灿华带领法院干警先后帮扶过辖区困难群众三十多人次,为困难群众提供帮扶资金数万元。对辖区困难户和某长期帮扶,并对其子女长期管教帮扶;对火灾户杨某某进行慰问,他用自己的工资对困难群众闵某提供2000元资金帮扶。今年,彭灿华为金江镇小学送去了自己培育的几万株花苗。

走进彭灿华办公室,一面墙壁上挂满了荣誉奖牌和当事人送的锦旗。在一起合同纠结中,一当事人从湖北给彭灿华写来感谢信,“想不到在云南边远的金沙江畔遇到您这样的法官”,并送来一面“一心为民的典范、司法公正的楷模”的锦旗。在执行一起遗留多年备受当地民众关注的执行案件中,彭灿华同志多方努力 ,克服种种困难,更新执行理念,终于使案件圆满执行,当事人在鞭炮声中送来一面“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的锦旗。

2008年来,金江法庭被省高院和省司法厅联合授予指导人民调解的先进集体。金江法庭也成为香格里拉市人民法院唯一连续六年被评为先进集体的庭室,多名干警先后十余次被州、市相关部门评为先进个人。在荣誉和成绩,彭灿华及法庭同事更加懂得责任和担当,也让自己的梦想伴着金沙江奔流始向远方……

谈及将来,彭灿华说“我没有什么奢求,只想做一个平淡善良的法官,把每一件案件办好,不出错案,给社会传递法律信仰;业余时间,多培育些花苗,送给群众,美化好家园。”(中新网 刘学斌 王艳龙)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