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同堂其乐融融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28 11:21:02

2017年7月,记者走访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时认识了扁地一家人,这是一个五代同堂的农村家庭,这家人几代接力赡养孤寡老人的故事,赢得了邻里乡亲的一致好评和点赞。

——题记

一家子围坐在火炉旁有说有笑。

7月14日一早,建塘镇民政干事和丽梅冒雨带着记者走进建塘镇红坡村村民扁地家。这是一个五代同堂的藏族家庭,在整个红坡村来说,家庭条件虽然艰苦,幸福指数却很高。

一栋老式的二层藏房,一楼圈养牲畜,二楼住人,院子用高高的土墙围了起来,一间小平房紧挨着院墙,平时一家人就在这个小平房里生火做饭、聊聊家常。

据和丽梅介绍,扁地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红坡村的护林员,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扁地一家五代同堂、子孙孝老爱亲的故事口口相传。

据扁地介绍,他与妻子格茸婚后共育有3个女儿,日子虽然不富裕却很幸福,如今家里一共7口人,二女儿和小女儿早已嫁为人妻,他与94岁的祖母主玛央宗,79岁的岳父七林农布,当家的大女儿七林拉姆和女婿益西,还有两个可爱的孙子、孙女生活在一起。

“我曾祖母嫁进我家后生了一个儿子,可惜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子女了。”扁地的大女儿七林拉姆坐在火塘边一边给曾祖母和祖父打茶,一边给记者讲述着曾祖母的故事。原来,曾祖母主玛央宗17岁嫁给了七林拉姆的两个曾祖父,孩子夭折后,主玛央宗受到很大的打击,曾一度病倒,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差,她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权利。主玛央宗50多岁时,先后送走了两个丈夫,家里只剩下小姑子和年幼的侄儿七林农布与她相依为命。

转眼,七林农布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结婚不久,家里多了4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原本只有3个人的家庭变得热闹起来,可随之而来的也是更重的家庭负担。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断粮是常有的事情,一家人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无论日子多难熬,七林农布总是先把青稞炒面放在主玛央宗和母亲的碗里,他总对妻子和孩子们说:“我们饿几顿没事,但老人一定不能饿着。”

后来,七林农布的母亲和妻子先后去世,孩子们也都长大成家。1981年,20岁的扁地成为家里的上门女婿,七林农布对主玛央宗的孝心也感染着年轻的扁地,如今他从岳父肩上接过养家糊口的担子已经整整36年了,他也从当初的青葱年少步入了饱经沧桑的中年。

女儿结婚后,扁地拿出家里的积蓄给女婿益西买了一辆农用车,小伙子为人勤快,在农忙之余还能靠农用车拉货补贴些家用,加上一家人夏季捡松茸的钱,爷俩商量着过两年盖栋新房。不幸的是,2008年初,益西由于疲劳驾驶,致他人终身残疾,每年都要赔偿高额的医药费和生活费。

2013年,扁地的妻子格茸由于胃部病痛数次在迪庆、丽江住院检查,仍未见好转,2014年初,扁地和女婿决定带格茸到大理检查,经大理州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早期,需尽早接受胃部切除手术,由于格茸的胃部需要切除60%,入院手术和术后治疗费用高达26万元,与女婿商量过后,扁地卖掉了家里的4头乳牛,加上全部的积蓄勉强筹集够医疗费,给妻子做了手术。遗憾的是2015年9月,53岁的格茸因胃癌复发去世。扁地经历了与妻子的生离死别,也用厚实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希望,时间改变了人的容颜,唯一不变的是这个家庭几代人接力赡养着主玛央宗老人,让这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感受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和亲情。

2015年底,香格里拉市开展精准扶贫入户调查,建塘镇政府工作人员在经过多次走访后,决定将扁地家列为精准扶贫户,不料却遭到扁地的极力反对。“我当时跟他们讲,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我们每年都可以拿到各种补贴,再加上我家也有劳动力,如果不是这几年连续遇到女婿车祸、媳妇生病的事情,我们家也可以靠自己的劳动住上新房,过上小康生活,现在很多年轻人,明明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非要等起国家来救济,不愿意劳动,你如果不劳动又有谁可以帮得了你呢?”扁地告诉记者。

2016年,扁地的岳父七林农布因风寒两次住院治疗腿疾,并接受手术,接二连三的变故和病痛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建塘镇政府决定将主玛央宗老人列为五保户,却依然遭到扁地反对。他说:“我们家虽然条件没有那么好,但是照顾一个老人还是做得到的,赡养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一件积福的事。而且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就应该起带头作用,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就真对不起戴在胸口的党徽了。”

扁地一家孝老爱亲的故事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镇不算是个例,却也影响着一批红坡村的年轻人,他们向扁地一家学习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似春风在村里吹起孝老爱亲的良好风尚。扁地作为一名藏族党员以身作则,不等不靠,立志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奔小康,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文/此里取次)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