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平安迪庆 公安民警慰问困难群众。 回眸迪庆公安,走过60年光辉历程。1957年迪庆州公安局成立,下设4个科室,有9个工作人员。1980年,迪庆州公安局改名为迪庆州公安处,一直沿用至1996年,1997年迪庆州公安处更名为迪庆州公安局。到2017年上半年,州公安局已有22个内设机构,各县(市、区)公安机关也成立了相对应的业务机构,全州有31个基层派出所,形成较为完善、健全的公安部门体系。 60年来,全州各级公安机关勇于担当,严格落实治安行政执法责任,负责治安管理、安全保卫、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户口管理等工作,侦办刑事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成为人民信赖的维稳中坚力量,为维护迪庆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多年来,全州各级公安系统坚定不移维护藏区稳定,推进能力建设,着力打造过硬队伍;坚持严打整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强对盗窃等侵财性案件的侦办力度,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组织开展“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打假”等统一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诈骗、合同诈骗、集资诈骗等行为,着力打击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维护安定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加强物流寄递安全管理、危爆物品安全管理;按照州委《关于推进“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平安村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平安村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994年以来,结合贩卖假钞、金融诈骗案件日益突出现象,全州各级公安系统着力开展打击行动,有效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上世纪80年代起,加大毒品犯罪活动打击力度,深入开展禁种禁吸专项斗争。1993年,迪庆拉开禁毒战争的序幕,各级党委、政府坚持 “三禁”并举、堵源截流、标本兼治的方针,组织城市、农村、内部各方面的力量,宣传、防治、打击多管齐下,开展声势浩大的禁毒运动。同时,在全州范围内开展有毒大麻禁种、改植工作。通过查缉打击,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户口管理,扎实开展暂住人口专项清查登记、农转非人口户口管理、颁发居民身份证等工作。2006年,开展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以彩色照片为特征,加强居民身份证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居民身份证的信息准确度。 深入开展缉枪治爆专项行动,积极收缴流散在社会上的非法枪支弹药、爆炸物品,不断强化治安行政管理,在防范和打击犯罪活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香格里拉群众丁晓骏说:“过去常常有人上山偷猎山驴、岩羊、麂子等野生动物。近年来,公安机关加强枪支管理,涉枪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现在猎杀野生动物行为少了,社会治安环境也很好。” 2008年以来, 全州各级公安机关把基层基础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村规民约”“社规民约”为抓手,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建塘镇尼史村的卓玛说:“这些年,村民严格遵守‘村规民约’,积极投身平安村建设,公安部门也加大巡逻执法力度,总体上感觉社会治安稳定。” 公安干警蜂先生说:“警察工作的危险性就在于突发事件永远无法预测,但既然从事了这个行业,我们必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当人民群众坚强的后盾。” 近10年来,面对严峻的社会维稳形势,全州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勇于担当,战胜和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有力维护了国家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和全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以实际行动证明迪庆公安是党委、政府放心,人民信赖的维稳中坚力量。 司法惠民结硕果 1980年,全州30名司法行政干警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从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拉开了迪庆藏区司法行政工作的序幕。随着迪庆州司法行政工作的不断加强,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工作职能相继增加,一批批司法行政干警以“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坚守在迪庆的乡村社区,充分发挥着司法行政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社区矫正等职能作用。 1986年,全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迪庆司法行政机关紧跟全国、全省步伐,从“一五”(1986年—1990年)普法到“七五”(2016年-2020年),通过成立普法领导机构,精心部署每一个普法五年规划,建立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充实普法队伍建设,编订汉、藏、傈僳、彝等民族语言普法材料,深入乡村、社区、学校、机关、单位、寺院、工地、牧场等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仅2017年上半年,以“法律知识七进”活动为依托,在全州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约433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约10万份,受教育人数达10万人次。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消除社会压力的重要手段,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全州搭建“大调解”格局,共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23个,调解员1538名,建立各级人民调解室186个。通过不断推行“4+1”工作模式,建立“以案定补”机制,成立迪庆州人民调解员协会,建立健全周边地区人民调解联防联调工作机制,组建交通事故纠纷、医疗事故纠纷、劳资劳务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采取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理。近五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6692件,调解成功16218件,调解成功率达97%,防止群体性上访76起,涉及人数11229人,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向群众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全州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狠抓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工作,着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目前,全州共有11家律师事务所33名执业律师,设立3个公证处;争取并引进昆明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机构在迪庆设立司法鉴定工作站;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41个,联络点185个,选聘联络员61名;实施以“一乡一所、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公示牌”为内容的基层法律服务“三个一”工程,在全州搭建起法律服务网络和服务平台。 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工作职责法制化”的改革思路,采取面对面集中教育和特殊人群劳动就业指导、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检查、推行手机定位监控以及成立社区矫正刑释人员帮教示范基地等措施,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管理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重新违法犯罪。 认真组织开展迪庆州司法考试考务工作,推行国家司法考试考生全程网络化报名,认真办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领审核、发证备案工作,自2002年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以来,迪庆州已有306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基本解决了迪庆州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人才储备匮乏的实际问题。 矢志保护生态 甘当森林卫士 迪庆州森林公安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32年来,广大森林公安干警肩负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保障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重大任务,积极主动投入到守卫绿色的战役中。 迪庆州森林公安科成立于1985年8月15日,当时人员编制7人,机构设在州林业局,实行林业、公安双重领导体制。1998年,州林业公安科改建为州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2000年,州委常委会决定成立正处级森林公安局。2001年,明确州森林公安局是主管全州森林公安工作的州人民政府直属机构,设办公室、政工科、法制科和刑侦队,人员编制20名。 2014年,州森林公安机关落实“立足队伍建设、夯实基础工作、践行生态立州”的基本工作思路,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代号为“2014天网”、“2014利剑”的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制定出台《迪庆州林业部门相对集中林业行政处罚权实施方案》,扩大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的战果。针对近年来日益突出的砍伐松树、香柏树、黄杨木等违法行为,我州森林公安局联合地方林场、派出所,在全州多地设立木材检查站,严厉打击盗伐滥伐林木、无证运输木材、非法经营野生动物或产品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全州森林公安机关开展“‘滇绿’专项严打整治、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整治、“净网行动”、“缉枪治爆”、“无火清明武装巡护”、“2017利剑行动”、“堵截一号”等严打专项行动,成功破获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有力打击了各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为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森林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32年来,一代代迪庆森林公安民警跋山涉水、踏冰卧雪、栉风沐雨,洒热血、献青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林为业,以警为荣”的无悔诺言。涌现出余德明、陶泽、斯那峻顶等无数坚守岗位、无私奉献青春年华的优秀民警、“十佳民警”,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和丛智、鲍家庚两位基层局的领导甚至把生命献给了森林公安事业。“我们森林公安干警常常要进林区检查巡逻,进村入户宣传有关森林资源法律法规和林业政策,侦破森林刑事案件和森林治安案件,有时一个多月回不了家。在森林中取证、带嫌犯指认现场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大家都相互团结、共同克服、无怨无悔。”州森林公安局干警毛雪艳说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迪庆州森林公安从优待警到全面纳入国家政府专项编制管理,正规化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化和警用装备等建设不断加速,警务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中组织机构健全,执法经验逐年积累,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建立起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的森林公安队伍。 历经多次改革,迪庆州森林公安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队伍规模由小到大,执法能力由弱到强,职责任务由单一到全面化:从州级林业公安科、县级林业公安股,无房无经费保障到如今的州级、县(市)级森林公安局,有经费保障和综合办公大楼,有10个森林派出所,共有警力128人。全州森林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发展进步。 数字统计显示,32年来,迪庆森林公安系统不断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警务信息化建设以及森林保护法律法规宣传,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共办理涉林、破坏野生动植物刑事案件853起,林业行政案件8522起,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人和违法当事人13235人,收缴野生动植物制品950件(只),收缴枪支598支、子弹5300余发,铲除非法种植毒品大麻3025株,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超14亿元。全州森林生态资源安全逐步好转,基本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林区治安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