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赴迪庆州挂职干部扶贫纪实:同饮一江水 共筑一个梦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29 09:51:55

“妈妈是云南的知青,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你放心去吧!为我的第二故乡多做点贡献,也为我圆一个乡愁与牵挂梦。”陈超母亲的一席话,仅仅是上海市援滇挂职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同心共筑小康梦”无私奉献精神的一个缩影。

2016年6月,作为上海市第十批援滇干部的王忠民、陈超和王晓华,带着激情与梦想,来到了雪域高原,和迪庆藏族自治州干部群众一起参与到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战斗中。他们用无悔与忠诚、真心与真情,践行了“用脚丈量、用心服务、用情奉献”的誓言。

克服困难访民情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青山绿水、黝黑淳朴的笑脸,这是迪庆藏区给上海市援滇挂职干部的第一印象。然而,从零海拔的上海来到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高原的他们,时刻都要承受高寒缺氧、头晕胸闷、气喘失眠等煎熬,还要面对饮食不习惯、语言听不懂、气候不适应等困难。在迪庆雪域高原,他们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做同样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2016年5月,陈超被确定为第十批援滇干部的第二天,他的母亲生病住院需要做手术。当上海援外干部们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奔赴前线的时候,他正在犹豫是否要向组织提出申请,推迟或更换人选,妻子却对他说:“你去吧!家里有我呢。只要你照顾好自己,我们就全力支持你。”在父母和妻儿的无私支持下,陈超与其他援滇干部一起,按原计划踏上了云南这片热土。

刚到迪庆的第二天,他就与王忠民和王晓华一起,认真了解熟悉迪庆当地情况和帮扶工作。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们凭着“缺氧不缺精气神”的勇气,用双脚丈量着迪庆的高山、草原、河谷——走狭窄山路,与贫困户在火塘边座谈;冒着随时可能塌方落石的危险,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了解群众需求。3人寂寞思念家人时,身为上海市驻迪联络小组组长的王忠民便说:“组织上选派我们到云南最艰苦的迪庆藏区,这是锤炼我们党性、锻炼意志、服务群众的好机会。我们一定要拿出上海干部的精气神,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也一定要对得起所到地方干部群众对我们的期盼。”

王忠民因高原反应强烈,造成长期失眠,体重很快就减少了20多斤。当地不少人对他们说:“在迪庆,你们躺着也是奉献!”但王忠民却说:“我们心中有自己的标杆,前面九批援滇干部的无私奉献,就是我们践行的榜样。”“我热爱这片神奇的土地,我热爱这份光荣的使命,我更热爱这方精彩的舞台。”这是王忠民常挂在嘴边的话。

探索社会扶贫路

到迪庆的第一天,王晓华就把自己当作德钦县干部队伍的一员。他说:“只有把德钦当成自己的家,把德钦干部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投入真挚的感情,我的工作才有所依靠,我也才能有所作为。”

针对贫困户“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和收入来源渠道少”这三大致贫原因,援滇干部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探索社会参与扶贫协作新思路。

受海拔、气候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迪庆州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相对较高。2016年,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得知此情况后,当即与迪庆州及援滇干部就如何开展“关爱香格里拉困难先心病儿童特别行动”进行协商。3位援滇干部多次往返上海与各部门协商,在上海市合作交流办的帮助下,基金会与迪庆州签订了3年协议,从2016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当地儿童中开展先心病筛查和治疗。目前已筛查7400多人,需要手术的先心病患儿36人,需要随访的轻微患儿97人。第一批需要手术的患儿已在上海完成了手术。在社会热心企业及爱心人士的关爱下,全免了手术费,并减免了旅费和住宿费,有效地减轻了患儿家庭医疗负担。

在援滇干部的努力下,基金会又逐步增加了眼疾和骨科方面的筛查和治疗工作。该项目已入选上海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2016年8月,王晓华在德钦了解到学生就学的实际困难后,及时联系对接上海正飞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到德钦县考察,公司与德钦县中学签订了3年助学协议,每年为75名家庭贫困且学习优秀的中学生提供2000元的助学金。助学行动实施以来,不仅让受助学生保持了刻苦上进的学习劲头,还在全校1000多名学生中掀起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

去年12月,陈超走访贫困户时发现,近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饲养着不少猪和鸡,就迅速跟上海援滇企业“山缘农业”负责人顾月明联系:“香格里拉的藏香猪品质好,我们集资向贫困户高价收购一些,一来能让他们在年前增加一笔收入,二来也让上海同胞尝尝来自香格里拉的美味。借此机会还可以探索当地群众脱贫路子。”陈超向顾月明提供了一份128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后,顾月明便向这些贫困户收购藏香猪和高原土鸡,以“爱心大礼包”的形式出现在上海闵行区,最终使香格里拉市近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受益。

凝聚合力奔小康

谈及在迪庆工作的体会,3位援滇挂职干部都异口同声地说:“当我们第一次与藏区群众零距离接触时,他们那纯朴、真诚、勤劳的形象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们的心里。藏区群众朴实的情感和领导干部优良的作风,不断激励着我们踏踏实实干好援滇工作。”

为充分运用好上海援助资金,有效助力迪庆脱贫攻坚,上海援滇干部与迪庆干部一起,就“十三五”期间的援助目标和理念、发展定位、产业方向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研究,共同撰写了“上海对口支援云南迪庆藏区‘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贫困户倾斜、向精准扶贫倾斜”的工作方针,确立了建成一批“以脱贫攻坚村为主的藏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以州人民医院高原心血管疾病特色专科为代表的卫生事业援助项目”为核心的援助任务。

针对香格里拉市藏香猪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上海援滇干部与乡镇、企业一道,着力从藏香猪养殖质量、成品加工、进入上海市场和扩展知名度等方面,推动藏香猪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增强香格里拉市扶贫工作的造血功能。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一条长江水把上海和迪庆紧紧相连,缔结了两地浓浓的深厚情谊。自2004年以来,上海市嘉定、宝山和闵行3区对口帮扶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维西和香格里拉3县(市),先后选派了6批23名干部、18批185名支医支教工作队和89名青年志愿者深入迪庆开展工作,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8.78亿元,实施了以高原特色产业、整村、整乡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等856个项目,大力助推了迪庆州脱贫攻坚工作。(云南网)(记者 尤祥能)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