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转变”日子美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杨洪程 发布时间:2018-11-13 09:55:49

——腊普湾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脱贫见闻

● 杨洪程

立冬时节,维西县保和镇拉日村腊普湾组阴雨绵绵。一大早,村民罗炽华冒着细雨,带着斗笠,在地里挖红薯。“下雨也不休息?”笔者问。“休息不成啊,合作社等着要红薯。我的红薯很好卖,一斤卖到4元钱。”罗炽华微笑着说。

罗炽华一家三口,妻子是智障残疾人,女儿在维西县一中读书,是腊普湾组特殊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罗炽华接着说:“这几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家加入合作社,发展露天蔬菜种植业,收入增加了,日子好了,今年脱贫摘帽了,我们全家人脸上有光了。”

罗炽华算了一下收入:种露天蔬菜1.2亩,收了三茬菜,卖得12000元,卖仔猪12头,收入8900元,担任生态护林员收入9800元。经济收入远远超过脱贫标准。

罗炽华家是在维西县保和镇党委、政府落实县委“五个紧跟、三个紧扣”产业扶贫思路,推进产业扶贫“五个转变”中摘掉贫困帽子的。

腊普湾组位于永春河畔,无霜期短,气候温热,雨量充沛,生态良好,具有发展露天无公害蔬菜的良好条件。该组离维西县城不到6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过去,这里以种植玉米主,一年一茬,仔细算一算生产成本,种玉米赶不上种黄瓜。去年年初,维西县委常委、保和镇党委书记在调研中发现一个奇特现象:“气候条件赶不上河边的半山区一年产两茬,气候条件好的河边反而一年只产一茬。”河边的村组以种包谷为主,而且只产一茬,生产效益低下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用蔡武义的话说就是:“观念落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的需要。”

穷则思变,腊普湾组“四个转变”日子美

从一家一户小生产到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腊普湾组的第一个转变。腊普湾组组长、共产党员余建新是一名致富能手。他和他的兄弟创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110亩耕地。合作社社员实现地租收入一笔,在蔬菜基地务工收入一笔。有能力自己发展蔬菜的农户将自己生产的蔬菜卖给合作社,省去了到城里卖菜的生产成本。“我们生产的蔬菜就怕生产不出来,不怕卖不出去。”余建新说,“一是我们生产的蔬菜品质好,二是我们跟亨哈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购销关系。”

从种包谷为主到种蔬菜为主,这是腊普湾组的第二个转变。到目前,腊普湾组40户人家户户都种蔬菜,户户都增加了经济收入。“我们村80%的土地都拿来种露天蔬菜和种植糯山药、百合了,你们看到的玉米杆是少数农户种植了早熟水果玉米。”余建新说,“我们算了一笔账种蔬菜的产值是种玉米产值的6倍左右。”

从冬闲到冬忙,这是第三个转变。过去,腊普湾组群众一到冬季就无所事事了,原因是一年只生产一茬包谷。如今,这里的群众冬天也不得闲,原因是一年产四茬蔬菜。“俗话说,养马种菜园,手脚不得闲。我们村群众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干活了,到晚上9点左右才休息。”余建新说。

从两牛抬杠到机耕机耙。这是腊普湾组的第四个转变。“过去,我们这里不通公路,上一趟县城靠双脚走,现在我们卖菜用汽车运输,耕地用机械,水利建设也搞上去了,生产条件改善了。”余建新说。

现场观摩学先进,“比学赶超”争一流。11月6日,保和镇党委、政府在拉日村举行露天蔬菜现场观摩推进会,保和镇拉日村、高泉村、保和村的村“两委”负责人、组干部、致富带头人、亨哈公司等企业法人参加会议。

“我们要像腊普湾组学习,努力推动高泉村实现‘四个转变’,发展蔬菜产业,让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高泉村党总支负责人的话表达了与会人员的心声。

在当天的现场观摩推进会上,保和镇人民政府镇长李光明就如何在河边村组发展今冬明春的露天蔬菜种植业作了安排部署。据了解,今年,保和镇党委政府积极打好“餐桌牌”,大力发展雪龙牌糯山药、百合等蔬菜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100亩。


责任编辑:实习生 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