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冲锋 合力攻坚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5-22 09:35:52

——各级各部门帮扶迪庆工作综述


    上海对口帮扶 情深谊长

    自2004年中央明确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迪庆以来,上海市积极响应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号召,认真落实中央藏区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力度,与迪庆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围绕人才支持、基础强化、市场对接、劳务协作、资金支持等方面,全方位对迪庆进行支援帮扶,形成了上海市嘉定、宝山、闵行三区帮扶迪庆州德钦、维西、香格里拉三县(市)的格局。15年来,上海累计支持对口帮扶项目978项,投入对口帮扶资金99517万元。

    摆脱贫困的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脱贫,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贫困。在对口扶贫协作中,上海市先后选派6批23名干部、26批204名支医支教工作队和89名青年志愿者深入迪庆开展工作,接收迪庆州4166名干部、教师、医技人员到上海短期培训、挂职锻炼。通过挂职培训既提高了迪庆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也推进了迪庆藏区的脱贫事业。

    在对口扶贫协作中,上海市干部真扶贫、扶真贫,真情投入、真心付出,涌现出来一大批以杨小弟、金伟荣、朱永其、严伟中、周盛春、王忠民等为代表的优秀上海援迪干部和马骅、杨海健、钮俊等为代表的优秀支医支教、青年志愿者。上海市的挂职干部、支教老师、青年志愿者怀着对迪庆的热爱,走进迪庆雪域高原,深入村村寨寨,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与迪庆各族干部群众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雪域高原谱写了一曲曲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感人篇章。

    针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上海市援助迪庆实施了以白玉兰重点村建设转向整村推进、生态移民、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为代表的新农村帮扶项目;香格里拉中学、迪庆州民族中学等为代表的教育事业帮扶项目;迪庆州医院制氧站工程、迪庆州藏医院医疗设备添置、迪庆州高原病防治中心建设等为代表的卫生事业帮扶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迪庆边远山区的贫困面貌。

    在实施沪迪对口扶贫协作过程中,上海市还牢牢抓住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这一关键,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协作为基础,按照“景观独特抓旅游、有山有水抓种植、水草丰富抓养殖、资源丰富抓开发、富余劳力抓转移”的产业开发方针,坚持互利共赢,努力把上海的信息、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优势,与当地的资源和市场结合起来。

    德钦县霞若乡夺松村的村民阿姆告诉记者,夺松村历来有养蜂传统,但原来的养殖规模小。2007年,在上海市的帮扶支持下,该村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养殖。现在一年的蜂蜜产量在1500~2000公斤左右,人均每年增加收入3000元,养蜂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

    维西山货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15日至25日,维西县的经贸代表团参加了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商品洽谈展销会。维西的山药、冰酒等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通过与上海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增强了本地企业的发展信心。今后,企业将继续在规模化、产业化上下工夫,从而实现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

    积极探索劳务协作,坚持扶贫必先扶智,不断促进贫困地区就业能力水平提升。2016年至2018年间,上海重点开展了对迪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农村流通经济、农村电子商务操作模式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切实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运用科学与技能走上致富道路。充分利用上海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以“政府+企业+学校”为方向,创新职业教育帮扶模式,帮助提升就业技能,强化劳务输出对接管理,力争形成培训输出“帮扶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村、影响一片”。

    来自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的小姑娘罗艳通过上海方面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后,目前就职于上海悦管家企业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到上海以后,不但增长了见识和才干,而且收入比在家多了不少。现在我每个月除去个人开支还可以寄回家3000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罗艳说。

    昆明、玉溪、曲靖帮扶 发力补短板

    早在1996年,昆明市就与迪庆州缔结了友好州市,并开展昆迪友好合作。20多年来,昆明市共实施对口帮扶和社会合作项目519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8亿元,涉及全州农业、工业、商业、旅游、科技、生物、水电、矿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干部交流、人才培训等各个领域,有力支持了全州各项事业的发展。

    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联合村的乡村旅游是昆明市帮扶成效的一个缩影。奶思村民小组坐落于风光旖旎的阳塘措北岸,与国道214线相距1公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在具备独特高原水乡景色的同时,还拥有木天王城堡遗址和浓厚的藏民族文化,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通过昆迪合作项目支持的550万元项目资金,再加上村民自筹的部分。2016年起,当地成立了专门的旅游开发公司发展乡村旅游,现在每日接待游客在百人以上,通过该项目每年能给村民带来了近80万元的集体收益,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50多人。

    奶思村民小组村民央宗说:“以前我们主要靠种地,收入很低,现在发展了乡村旅游,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全村已实现整体脱贫,村民都很满意。”

    玉溪市从2013年起结对帮扶德钦县,截至到2018年底,玉溪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300万元,重点援建了生态移民搬迁、扶贫攻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及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推动了德钦县脱贫攻坚事业。

    德钦县拖顶乡洛玉村堆拉村民小组地处金沙江河谷西岸的半山区,村落分布在倾斜的山坡上,是全县自然灾害风险较为严重的村民小组之一。因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交通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脱贫难度大。

    为解决当地群众年年投入、年年贫困、生态恶化、长期扶贫、重复扶贫的问题,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德钦县在玉溪市的大力支持下,统筹各级资金,对当地进行了综合开发整组集中安置。

    安居房位于拖顶乡政府旁,共有48栋。村民活动室、公厕和垃圾处理池、人畜饮水、污水排放、道路、路灯绿化工程、农田和产业建设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搬入新家时,村民都吉说:“对比以前的环境真是天壤之别,以前做梦都想不到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

    教育扶贫是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维西县基层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尤其盼望。自2013年曲靖市与维西县确定对口帮扶关系以来,曲靖市委、市政府形成“政府援助、人才支持、企业合作、社会参与”的对口帮扶合作格局,在持续加大对维西县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帮扶力度的同时,还用心用情大力帮扶维西县的教育事业。

    据维西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从 2014年至2015年,曲靖市一中每年代培5名维西籍少数民族高中生。2016年9月起,代培学校扩大为曲靖三所市级高中。截至目前,维西籍少数民族学生在曲靖市高中就读数量达到107名。在教师培训和交流方面,通过中考研讨、考前辅导、校园文化建设等,累计培训维西教师700多人次。从2016年起,曲靖市5年时间里每年投入2000万元,重点支持维西县高中的恢复办学,并选派曲靖市优秀高中教师到维西支教。通过曲靖市的大力帮助,维西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省级部门帮扶 用心用情用力

    自2015年我省实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以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一批省直部门先后结对帮扶迪庆,做到真帮真扶,确保了各自帮扶点如期脱贫。另外,在做好各自挂钩联系点精准帮扶同时,各部门还通过不同渠道,积极帮助迪庆争取资金项目,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省发改委作为德钦县拖顶乡的帮扶单位,自2015年以来共帮助当地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269亿元。实施了通村公路硬化、光伏提水、养殖合作社改扩建、田间灌溉、中药材基地建设和拖顶金沙江大桥、奔其公路建设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情况,确保全乡实现如期脱贫。

    州发改委负责人说,从我州多年的发展经验看,要实现藏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重大项目作为支撑。自结对帮扶以来,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州先后完成了《冰酒产业发展规划》《特色畜禽产业发展规划》《油橄榄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实施了特色小镇建设、高原藏区供暖项目、全州小型水库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谋划了滇藏高速公路、滇藏铁路、香西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通过开展这些工作,不但有力支持了当前我州脱贫攻坚事业,对于全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发挥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在省财政厅的大力帮扶下,维西县永春乡实现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州脱贫攻坚的先进和典型。本轮脱贫攻坚伊始,永春乡建档立卡户1061户、385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5.75%。自省财政厅开展定点帮扶,尤其是2018年以来,通过加大帮扶投入力度,围绕资金管理水平、项目决策能力进行多方位帮扶,帮助永春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更为其他地区创造了脱贫攻坚的“永春经验”。

    基础设施实现“新面貌”。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就地整组改造、道路交通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永春乡发展基础条件不断向好,基本解决了群众饮水安全、“看病难”和“行路难”等典型民生问题,为全乡经济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产业发展展现“新气象”。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群众脱贫致富的最主要渠道,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等新型产业模式,重点在贫困户中培育发展中药材、冰葡萄、经济林果种植和中华蜂、藏香猪、乌骨羊、稻田鱼养殖,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建档立卡户自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培育“新风尚”。通过在全乡6个村、2850户群众中推动实施“改厨、改卫、改院、改厩、统一风格”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辅以“四美”创建和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推动各族群众“比学赶超”,不断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追求。

    结对共建呈现“新姿态”。通过开展厅机关支部与乡基层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厅机关党员到“第一线”为抓党建促脱贫出谋划策,并通过设立乡级“教育基金”、 试点农村治安协防员等途径,在提升阵地建设水平的同时,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路子”。

    永春乡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12月,永春乡未脱贫人口只有80户、33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18%。

    企业帮扶 增强“造血”功能

    迪庆的自然资源丰富,但全州产业“小散弱”,难以形成规模化,无法有力支撑群众脱贫,一直是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以来,各央企、省企结合各自优势,针对扶贫挂包点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培育产业,巩固全州脱贫成果。

    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是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的扶贫挂包点。针对当地特点,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派专人多次走访调查后,听取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意愿,结合团结村实际,为全村22户精准扶贫户建设了22个大棚,开展食用菌种植精准扶贫项目。

    驻村工作队队长雷鸣介绍,食用菌大棚种植基地采取了“农户+企业”的合作模式,请当地有资质的企业代管种植食用菌,并就地招人培训种植技巧。食用菌的日产量为3至5吨,后续可达8至10吨,预计每年总产量达到220吨左右。同时,通过有效对接产业链条运作,利用东航的航空物流资源将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解决了产品运输渠道问题。项目实施后,精准扶贫户每年可获得3000至5000元的纯收入。

    群众缺乏相应的信息和知识,各种产品难以与市场对接销售也是基层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南方电网公司在挂钩的维西县探索了“五个一”工作思路,即“创办一个扶贫龙头企业、建设一个基地、创建一个品牌、闯出一片市场、带动一方百姓”,解决存在的问题。

    2017年,南方电网公司专门成立了维西县特色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全县产业发展和扶贫工作思路,重点解决当地产品销售难题,彻底打通产品流通渠道。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公司以白济汛乡永安村为切入点,采用合作社、委托种养殖、订单收购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盟机制。在永安村采购价值100余万元的农副产品,由企业负责统一收购,统一向外销售。除依托南方电网平台做好销售外,企业还开设了淘宝店,进行网上销售。重点带动了当地61户养殖户参与订单式养殖,年销售1万多只土鸡。截至2017年12月,永安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56人,贫困发生率从33%下降到5%。2016年底,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548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91元。

    此外,为帮助维西县澜沧江流域的群众实现脱贫,南方电网公司围绕全州能源产业布局重点推动了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据州供电局工作人员介绍,澜沧江上游梯级电站500kV送出工程包括乌弄龙电站至托巴电站工程、乌弄龙电站经里底电站至托巴电站线路工程、托巴电站至新松换流站线路工程三大部分,新建500kV的线路460公里,总投资约13.8亿元。能源通道的建设将充分发挥迪庆绿色能源牌的优势,让全州广大群众从中受益。

    关爱化作春风暖,真情浇开幸福花。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跨越千山万水,携手帮扶迪庆,通过一个个项目落地,一件件事情落实,全力推动了迪庆改革、发展、稳定,与迪庆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全州脱贫攻坚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胜利在望。




责任编辑:安永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