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法治课 答好“千促”卷!州司法局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第九讲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24 10:20:08

复学第一课  法律敲黑板

当前,全州各中小学已开始错峰开学,为确保各级各类学校春季学期开学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迪庆州司法局整理了有关“复学”、“网课”方面的案例及法律法规,希望全州广大学生及家长能借此机会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增强法治意识,积极配合学校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法治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为返校复课做好准备。

“复学”的同学请注意

1、如有疫情接触史,切勿隐瞒

如果家长自己或者孩子14天内,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途径史、或有确诊、疑似病例接触史,千万不能隐瞒,一定提高认识,按照规定居家隔离检查健康后再让孩子上学。

2、在家给孩子完成检查避免隐患进校园

请家长务必在孩子上学前,给孩子做好充分的检查,包括量体温、戴口罩、洗手、消毒等。切忌出于侥幸心理,图省事,导致一些本可避免的安全隐患被带进校园。

【案例】2020年1月22日,田某到医院就医,故意隐瞒武汉行程,造成37人被隔离。3月1日,山东省成武县人民法院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判处田某有期徒刑十个月。

3、配合学校检查切勿扰乱防控秩序

学生在进校门后或者上学过程中出现体温异常或者有其他呼吸道疾病症状,学校劝返、嘱咐学生及时就医,请积极配合,切勿发生阻挠、辱骂、殴打校园门卫、老师甚至警察的行为。

【案例】2020 年2月3日,邓某饮酒后未戴口罩去公司上班,防控人员不准许其进入公司院内,对其进行劝说阻止。邓某不听劝阻,与防控人员发生厮打。公司报警后,邓某对前来出警处置的民警进行殴打,随后邓某被控制并被带至派出所。邓某殴打民警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后,造成十分恶劣影响。最终邓某被法院以妨害公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

上“网课”的同学请注意

1、骗光压岁钱 还刷走父亲16万多元骗

  【案例】据“柳铁检察院”消息:晋江的黄同学,在qq群里看到做任意数额10倍返利的广告。黄同学自己手机里还有一些压岁钱,因此就分2次支付了500元给到对方提供的二维码,然后美滋滋的等着对方返5000。突然对方称必须扫码支付满10次才能返现,不然之前的钱也退不了了,这时候黄同学自己的账户已经没钱了,她就拿了她父亲的手机,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连续多次支付对方发来的二维码,直到当天晚上她的父亲洪先生查看手机短信时才发现,共计被骗了164500元。

2、以假乱真 冒充“老师”骗取网课费用 

  【案例】据“柳铁检察院”消息:近日,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成功破获一起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利用学生在家上网课的机会,冒充老师混进家长QQ群,以收取网课费用等理由对家长进行诈骗。该案涉及江苏、安徽等省份家长,目前正在侦办中。    

2月16日晚,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接到市民王某报警称,一位自称是小孩班主任的人,在QQ上和他私聊,说学校要办网课补习班,需要交费2700元,他看到该人头像和班主任的一样,未经考虑就直接将转了过去。    

过了一会,这位“班主任”又发来消息,说还要交1850元的设备押金,同时发来一个二维码。王某立即扫码付款了。

再过了一会,他发现群里班主任的QQ号和下午聊天的QQ号不一致。他尝试在QQ上和“班主任”联系,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    

“疫情期间,孩子都在家上网课,我们就想到利用这点去对家长实施诈骗。”据犯罪嫌疑人陆某交代,他们首先在QQ上搜索家长群,再找到不要验证的家长群混进去潜伏,学习老师发消息的特征,然后将头像和名字换成老师,和家长私聊实施诈骗。

3、借上网课名义沉迷直播 、游戏

 【案例】2月21日,山东潍坊马女士称,其10岁儿子在听网课、写完作业后,拿父母手机偷玩游戏,前后充值2万余元。“其中在2月10日、11日两天,共充值648元的点券26次,还都是免密支付。

同样的,周口毛女士反映,受疫情影响,12岁的大儿子从2月6日开始通过手机上网课。2月17日至19日,孩子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玩游戏,并陆续充值了六千多元。

提 醒: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长期宅在家中不能出门,还要在家上网课学习。在家上网课,成为常态,使得中小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大大增加,无疑也增加了手机在学生手上的风险,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容易上当受骗。

家长和老师要教育中小学生:现在进行网课是为了学习,不能玩其他社交,游戏软件;任何密码都不可以跟外人泄露;大额金钱交易更需要提前跟父母商量。

家长注意:线上教育,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完事了,应该通过这样的契机,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上网和消费观念;做好监督,防止孩子趁上网课玩游戏;网课结束后及时收回手机,避免孩子过于依赖手机;将手机支付功能重新设置,尤其是孩子知道密码情况,不能让孩子可以自主支付转账,以免孩子无心被套话而损失钱财。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利用手机网络等诈骗同样需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广大网民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听不信不转账,切莫贪小便宜吃大亏,掉进骗子的“陷阱”。

 

责任编辑:王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