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党培养 余热献家乡——记退休教师普志忠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张燕 发布时间:2020-04-10 10:59:04

“人生七十古来稀”。很多人到了这个年龄,已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可是这位老人虽然退休了,但心未退,党员的本色未褪,在退休后的20多年里,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奉献余热,切实做到“老有所学、老有学乐、老有所为”。他就是退休教师、维西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普志忠。

退休20多年,普志忠笔耕不辍。

老有所学 思想常新

退休后,普志忠依然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每天坚持学习,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政策宣讲和科技普及培训。

“我坚持每天阅读党报党刊,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向身边的群众宣传。2018年以来,为了更好地配合脱贫攻坚工作,我多次以《党的政策为引领 认真搞好脱贫攻坚工作》《自强、诚信、感恩 搞好脱贫攻坚》《科技引领致富路 文化扶贫开新花》等为题,到各乡镇和社区宣讲60多场次,把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给老百姓,同时与老百姓面对面沟通交流,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献计出力。”普志忠说,“我退休后还坚持写作,《建设新农村、傈僳山寨气象新》被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收录,一些论文和报道在老年人才论坛、全国老科协文集、全国科普活动经验交流材料、省科协年会《论文集》《迪庆日报》《云南档案》等刊登。”

老有所为 奉献社会

自担任维西县老科协会长以来,普志忠带领老科协工作者活跃在科技战线上,以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为己任,将老科协、大词戏古乐团作为科技知识普及和宣传的载体,积极挖掘维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不断创新科技与文化结合,用先进的科技文化去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促进了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2006年,我们筹建了维西县保和镇老科协,这是全省唯一一个乡镇老科协。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保和镇老科协升格为县级老科协组织。”普志忠说。

近年来,普志忠带领老科协工作者,累计送戏下乡50多场,观众达4万多人次;依托“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200余场次,受众超过3万余人次。老科协通过组织专家,针对不同群体,深入基层,开展各项技能培训,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科技知识、掌握致富信息。

在科普知识宣讲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普志忠创作了一些反映新时代的节目,并多次获奖,受到中宣部和文化部联合表彰,普志忠和老科协也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表彰。“我们家乡贫困面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各方面落后,是党培养我成长,我应该为家乡各项建设尽力。”普志忠说,“我们把科普知识的宣讲与文艺演出结合起来,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科技素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退休后的普志忠坚持每天学习。

老有所乐 传承文化

“维西文化资源丰富,但许多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大词戏是保和镇独有的一种戏曲,在全国300多种戏剧里属于特有的一种剧种。2003年,我们组建了大词戏古乐团,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普志忠说,“我与其他同仁一起,尽心尽力保护、传承、弘扬地方独有的民族文化,完成了《明清古风维西大词戏古乐荟萃》光盘的出版发行,把维西县的大词戏、洞经古乐、扬琴调等分别成功申报为省级和州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今年正在努力把大词戏申报为国家级项目。”

“1966年,我毕业分配到白济汛乡完小工作。1971年,从白济汛调到县级单位,又调到维登中学任教。当时,学校条件很艰苦,但教学劲头十足。1983年,我调到县一中,7年后又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期间,写了许多教案,总结了很多教学方法,让我受用至今。”普志忠说,“我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三尺讲台,各个阶段撰写的教案,详细记录了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不同的教授方法,发挥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自省自律 永葆先进

作为一名党员,普志忠始终自省自律,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人生很短暂,也过得很快,转眼我已经70多岁了,扶今追昔,我认为人活着一天就要努力奋斗一天。退休只是我工作生涯的结束,人生还很精彩,我愿意为社会各项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为家乡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尽自己的努力!”普志忠由衷地说。

普志忠始终不忘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他经常鼓励他们学好本领、建设家乡。他说:“青年人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主要体现在工作中,青年人就要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有了爱岗敬业的动力和能力,就不会干不好工作。”

良好的家风家教不仅使家庭和睦,更能促进邻里之间的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普志忠一直不忘对子孙进行家风家教的传承教育。“我的父亲是从施根登山区的贫苦家庭中走出来的,我们家族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家风家教和子女的教育,我秉承了这个传统,经常教育子女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培养,让他们养成勤劳、勤奋、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普志忠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诠释了一名老党员“永远不忘党培养,愿将余热献家乡”的挚子情怀。


责任编辑:王瑄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