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守护者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30 09:53:07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景区,有这样一群平凡人,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普达措。守护普达措、守护家园是他们一生坚定的梦想。十年、二十年…这里依旧青山如黛,绿水潺潺,从青春年少到鬓鬓白发,普达措的呼唤让他们无怨无悔。

    藏族大叔都杰:人不负山,青山定不负人

    位于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洛茸村宁静而美丽,全村共有33户179人。护林员都杰的家就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巡山护林的接力棒,一干就是24年。

    在儿时的记忆里,他曾经跟随护林员爷爷骑行在大中甸的山林间。爷爷总会用马载着年幼的都杰去巡山,一路上给他讲各种动植物的趣闻轶事;都杰的父亲经历过迪庆州“木头财政”时期,村民砍树建房、卖木材、打猎,一年忙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却眼睁睁着青山绿水毁于刀斧之间。作为护林员,父亲时刻教导都杰要好好守护山林。

    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迪庆众多林区放下了油锯、斧头,从“伐木人”变成“种树人”,告别“木头财政”后,迪庆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就在这时,都杰义无反顾地担任起了护林员的职责。

    长期砍伐森林的洛茸村村民习惯了向森林索取,始终有人心存侥幸,违法打猎、偷盗木材,都杰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曾经一段时间,村民们将执拗的都杰孤立起来。面对村民的不理解,都杰没有放弃,他巡山比以往更加认真,在山上遇到村民,都杰就拉着他们讲政策,或是从自己为数不多的护林员报酬中买点盐巴、茶叶到牛场里走访,和村民们谈心。

    通过多年的努力,都杰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保护森林成了村民们的行动自觉。沿着迪庆木头财政时期的采伐小道,都杰都会详细记录下沿途遇见的动物。如今,采伐小道旁已郁郁葱葱。“由于砍伐森林和捕猎,良好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森林里的野生动物数量也不断减少。那时,麂子、獐子等动物几乎被打没了,但现在,村里经常有獐子、马鹿等动物来觅食,村民们有时看到受伤的动物,还会主动救治并放归山林。”都杰说。2005年,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完成后,洛茸村村民享受到了国家公园生态补偿资金,村民们更是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着普达措的一草一木,人不负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彝族老人沈布哈:我是普达措的一只鹰

    梭龙贡管理站位于碧塔海保护区南线建塘镇和洛吉乡交界处,海拔3750米,是管理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梭龙贡藏在深山中,交通极其不便,在别人眼中极其艰苦的巡山工作在沈布哈眼里却有另外一番景象。

    从碧塔海保护所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就来到了梭龙贡管理站。在茫茫的林海间,一所简易的木房子就是沈布哈日夜坚守的梭龙贡管理站。进入房内,除锅碗瓢盆、水缸等生活必需品外,管理站内并无任何多余的物件。精神矍铄的沈布哈已经在梭龙贡管理站待了十多年。他指着门前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告诉我们,以前他刚来的时候,这些树只有指头粗,如今,都长成两个人的腰那么粗了。

    在洛吉乡九龙村山中长大的沈布哈从小就对这片山林格外熟悉,他也格外珍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在沈布哈的日历中,一年365天只分雨雪天和晴天两类天气,遇到雨雪天,自己可以喘口气调整一下,但遇到晴天,即便是大年三十也要蹲守在山上。

    沈布哈所在的梭龙贡管理站原先只有一个更为简易的木屋,不通水电,唯一的手表罢工后,沈布哈就只能靠辨别太阳的方向过日子。启明星升到天空,沈布哈就起床巡山,曾经遇到过狗熊、狼等动物,但沈布哈从不招惹它们,它们也不伤害沈布哈。

    “护林员要像老鹰蹲坐在树梢,仔细观看林区的风吹草动。”沈布哈说。除了日常巡护管护工作外,每年6至8月,沈布哈常常和最早一批上山采松茸的群众一样,凌晨3点起床,然后备上青稞炒面和腊肉开始一天的巡护,其中,松茸分布密集的区域和车辆聚集的区域是巡防重点,他平均每天要走30多公里的山路。

    守着大宝库,沈布哈却没有时间去捡松茸,冬天,沈布哈却最缺柴火,即使是大雪封路时,沈布哈也舍不得动一草一木。“柴火不够!冬天的梭龙贡最难熬啦。”沈布哈说,“入冬前就要去拾些枯枝,细柴烟子不经烧,去年向上级反映,终于帮我从保护区外拉来些栎柴。保护区内的林子要好好保护,可不能随便砍柴。”

    随着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梭龙贡站点得到了资金支持,装上了太阳能照明系统,房屋也进行了重新翻修。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飞禽走兽的叫声回荡在山林间,沈布哈说,这是最好听的声音。

    “我永远不离开这片美丽的森林”

    1993年,碧塔海保护所成立。保护所共有4名护林员,彝族小伙沈加海就是其中之一。那时,队员们两两分组驻扎在碧塔海海头和海尾的巡护点,说是巡护点,其实是临时搭建的两顶帐篷而已,碧塔海边常年大风,帐篷屡遭损毁。人少,林地面积大,护林员们只能骑着马驮着物资巡山,他们勇擒盗猎分子,严查森林火险。很多大山里的少数民族生活里“宁少油米面,不少烟酒茶”。沈加海就是名副其实的“大烟枪”,成为护林员后,沈加海把烟戒了,一来是为了森林防火安全需要,二来是为了管护工作更加有力。

     2005年,普达措国家公园成立后,为加强公园管理,反补社区居民并提供就业机会,州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普达措旅业分公司成立,在公园就业的社区群众占了公司总员工的32%。沈加海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从保护所调至公司,干的还是护林员。

    林区内,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野生动物也逐渐多了起来。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但仍有部分盗猎分子在林中下套捕猎野生动物。“我一天最多的一次就拆了6个‘扣子’。”所谓“扣子”,就是盗猎分子在林中设下的捕猎陷阱,聊起这个话题沈加海咬牙切齿:“有锁脖颈的、锁脚的,有些更是安放了老虎夹,人要是踩进去脚就废了。”巡山护林工作除了依靠“硬手段”,沈加海还有自己的软办法。沈加海没上过一天学,却精通彝语、藏语、纳西语、傈僳语四门少数民族语。“我要是不学这些语言拿什么去和村民沟通,做老百姓的工作不能假搞,不要端着,讲他们听得懂的,他们才把我当成兄弟。”闲暇时,沈加海不是到牧场去和牧民聊天,就是帮着哪家干农活,长此以往,他和村民们处成了兄弟。

    在沈加海眼中,碧塔海自然保护区格外迷人,他能区分出每一棵树木的年龄,山中哪里出现了新的动物,沈加海都如数家珍,有时,他会和其他管护员一起从野外移栽几株野牡丹在保护区内,如同美化自家花园一样。“有了这片美丽的森林,我的人生无比充实。”沈加海说。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