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迪庆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18 09:35:50

(2020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迪庆州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迪庆州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迪庆州发展实际,就制定迪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开启新时代新迪庆新征程

    1.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迪庆州委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顺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发展上新台阶,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64701元。脱贫攻坚成果显著,3个贫困县(市)脱贫摘帽、14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7.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突破,香丽高速公路和丽香铁路加快建设,实现了高速公路和铁路零的突破,全州公路总里程达8488公里,是“十二五”末的1.48倍。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6.58%,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14年免费教育,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就业、社会保障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更加稳固。

    2.牢牢抓住重大发展机遇。未来五年,世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迪庆州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经济低迷,地缘政治形势不确定性增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技术革命、城市化仍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未来增长的潜力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主线,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正涌现新的增长点。云南省“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加快推进,“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等特点更加突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入加速期,新旧动能转换进入攻坚期,产业由“一烟独大”转变为烟草和能源双驱动,正步入努力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化、社会事业”短板的关键时期。我州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共存的民族地区,是由川藏入滇向东南亚和由滇入藏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处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较重,肩负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当前发展大势,增强机遇意识、提升抢抓机遇能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为,推动我州高质量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第三次涉藏工作会议精神,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紧扣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总目标,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和边疆稳固四件大事,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打造文化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矿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全面融入全省经济文化体系新格局,努力争当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模范,在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中有力彰显迪庆民族团结进步影响力,奋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的新时代新迪庆。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十四五”时期,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的发展原则,必须落实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并在实践中持续深化发展。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迪庆州“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确定,既要与国家和省的发展目标相衔接,又要充分体现全州各族人民发展的意愿和期待。到二〇二五年,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的新时代新迪庆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民族团结进步局面更加巩固。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全部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使所有发展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努力争当云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模范。

    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更加凸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美丽迪庆”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持续巩固提升,努力争当云南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模范。

    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在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发展速度年均增长6%左右。文化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矿业4个主导产业优势更加凸显,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明显进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合作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突破,香格里拉机场航线网络更加完善,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系连通网络更加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能源供应格局进一步优化,5G网络覆盖主要景区景点和县城,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健全。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进一步健全,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深入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长治久安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州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努力争当涉藏重点州(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模范。

    6.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到二〇三五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州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台阶;高原特色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建成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更加巩固,基本建成生态美、城市美、乡村美、环境美、山水美的“美丽迪庆”;形成对内合作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更加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成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的新时代新迪庆,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落实“三区三线”空间管控体系,以增强城市功能为导向,依托香格里拉市的区位优势,围绕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以“美丽县城”、省级园林城市和“高原生态森林城市”建设为载体,着力提升旅游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促进人口、资源等要素集聚,推动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新引擎,促进商贸、现代物流、特色产业等协调发展,努力打造大香格里拉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充分发挥香格里拉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两带三区”空间格局。

    7.做特两带。以我州境内金沙江、澜沧江生态、旅游、气候、文化等资源为基础,完善沿江基础设施,建设沿江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和生物产业等,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增强沿江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沿江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8.做实三区。打造提升德钦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维西“三江腹地”生态文明实践区、开发区康养和生物资源开发集聚区。做实德钦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发挥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保护性开发雪山、冰川、神瀑等自然景观,提升卡瓦格博品牌影响力;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讲好民族文化故事;建设精品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全域旅游;积极稳妥推进德钦县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高品质建设梅里雪山摄影小镇,打造世界一流雪山旅游圣地。做实维西“三江腹地”生态文明实践区,发挥“三江并流”腹地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拔适中、生态宜居优势,充分挖掘、传承保护多民族文化,重点发展绿色能源、文化旅游、中药材等产业,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做实开发区康养和生物资源开发集聚区,发挥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低海拔气候、交通便捷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打造成为迪庆最佳健康养生区。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和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带动金江、上江、虎跳峡等地加大产业基地、民生保障、康养休闲基础设施等建设力度,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绿色化、信息化、特色化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建设成为全州生物资源开发集聚区。

    四、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立足生态、区位、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融入云南省经济文化体系,促进投资、拉动消费、扩大外贸,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9.融入云南省发展格局。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走出去、引进来”需要,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围绕云南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以及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数字云南”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积极融入全省经济文化体系,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依托丽香铁路和高速公路,向南连接丽江、大理,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滇中城市群,加强科技、人才、信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大特色产品和文化旅游宣介力度,扩大香格里拉特色产品在滇中地区的影响力及美誉度,努力使滇中地区成为迪庆州旅游及特色产品消费的重要客源市场。依托现有滇川通道,加快推进都香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与川西地区互联互通,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努力将香格里拉打造成为成渝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依托现有G214通道,积极推进滇藏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争取滇藏铁路走向从香格里拉延伸至维西叶枝,并从澜沧江沿线北上西藏,推进从香格里拉市沿金沙江到青海玉树公路规划,打造世界知名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发挥迪庆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中的区位优势,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滇中城市群,积极构建面向南亚的陆路新通道,推进大香格里拉通道建设,积极开辟南亚东南亚航线。深化与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在民族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中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让迪庆产品、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0.大力促进消费。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把实施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以高质量的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质量变革,减少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扩大迪庆州中高端、精品、生态产品的供给。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预期,培育和释放消费潜力。创新扩大消费措施,精心举办各类消费节庆、会展活动,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优化社区便民服务设施。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发展在线医疗、远程消费。提升乡村消费、社区商业消费。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

    11.扩大有效投资。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增动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更好地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水利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现代产业体系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加大“美丽县城”、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等投资,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重大建设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和协调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形成多元的投资模式。

    12.扩大对外贸易。通过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带动全州外贸结构调整,鼓励具有优势的特色产品出口,鼓励有需求的资源性产品及其他产品进口。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交易、采购等会展活动。加强对农产品出口市场的研究,注重引进国外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跨国零售企业来我州投资、采购。鼓励我州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用进口先进技术及设备改进本企业生产工艺。

    五、加强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巩固全州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努力争当云南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模范。

    1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牢固树立正确“五观”,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发展观。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美育教育,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当云南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模范。

    14.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建立健全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弘扬和保护传承体系,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加大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把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融入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建设,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名村、民族传统村落和民族传统建筑组群。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资源条件,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程,建设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推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保护、资助、激励机制,积极举办传统文化展示活动。丰富民族节庆活动内容和形式。推动民族传统工艺振兴,加强科普宣传服务体系和队伍建设,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养。

    15.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宗教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大力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理性看待宗教、自觉抵制各种违规违法宗教活动。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宗教界人士的政治培训和法制教育。深化教义思想阐释。强化宗教界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法制教育。加强宗教人士人才培养。加强宗教场所文物修缮和保护,完善民族宗教领域维稳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开展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适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活动。大力开展和谐寺、观、教堂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全州藏传佛教和其他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6.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着力在民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荣、干部人才培养、民主法制建设、民族关系和谐、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等方面开展示范创建,在全州农村和社区推广民族团结公约。推进各民族共有共享的“四个家园”建设,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打造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镇典型,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贯彻“两山”理论,积极探索“两山”理论转换路径,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紧紧抓住建设“美丽中国”“中国最美丽省份”重要机遇,围绕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目标,落实“三线一单”,巩固提升迪庆州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地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争当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的模范。

    17.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保护,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实施国土绿化、重点区域生态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行动,加大湿地及草原保护,加强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增强全州生态服务功能和绿色屏障作用。实施纳帕海流域综合保护工程,将纳帕海建设为高原涉藏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示范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参与金沙江(长江上游)流域、澜沧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项目实施,完善森林、湿地、草原的补偿机制,并将国土调查新增面积纳入补偿范围,提高草奖、林补政策实施标准。争取中央和省加大对全州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实施和完善生态护林员制度,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18.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7个标志性战役”。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健全完善污染源监管体系,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强化源头控制,严控污染排放,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19.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最美城市、最美集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四美”创建为载体,全面凝聚绿色共识,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大力促进全社会形成环保、节俭、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强化绿色发展的金融、价格、人才等服务支撑。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20.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落实能源、水、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自然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制度,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落实国家推行的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推进园区循环发展,推进污水、固体废弃物、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等资源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强塑料、汽车、玻璃瓶等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支持居民大件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回收利用。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开展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矿产资源深加工。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加快相应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设施建设。

    七、加快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发展、城镇空间布局等,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增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物流及新型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为迪庆州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1.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公路、铁路、民航和综合交通枢纽融合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重点推进德钦、维西两县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全州各县市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构建“一纵一横”“四条互联互通”高速公路主网架,形成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以干线公路网为支撑,以农村公路网为基础的公路网络体系。全力推进滇川藏大通道建设,启动相邻州市、县市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公路补短强基工程,逐步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实现丽香铁路建成通车,积极推进滇藏铁路、香格里拉市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香西、维兰铁路建设前期研究。提升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香格里拉机场五期改扩建,加快维西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香格里拉机场航空口岸申报和建设步伐,实现口岸正式开放。以金沙江、澜沧江航道为重点,加强水运建设。合理布局客运枢纽,完善邮政、快递物流体系。

    22.加快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统筹水资源供需平衡,加强供水安全、防汛抗旱、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体系、农业高效增产的灌排水体系建设,建立节水、防污与治污型社会,加强智慧水利建设,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23.加快能源保障网建设。充分发挥迪庆州水能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两江”水电开发。着力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增强水电对外输送保障能力以及就地消纳综合能力,建设澜沧江上游电力及地方电力并网外送通道。加强热源能力建设,推动城镇燃气管网与支线互联互通,鼓励因地制宜采用天然气取暖。推进集中供暖,进一步提高覆盖面。加快推动新能源车充电、换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24.加快综合物流体系建设。依托滇川藏交通体系和区域联通的航空网,推动物流通道和货运场站、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空中和陆路通道综合效率,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着力打造迪庆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村级快递站点全覆盖。

    25.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建用并举、以用促建,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5G等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升4G网络覆盖深度和扩容提速,构建高速泛在新网络。建设迪庆大数据中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医疗、教育、应急、环保等领域开展数字化应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香格里拉市建设“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强“农业信息网络”“智慧农业”“智慧旅游”建设。

    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围绕全省世界一流“三张牌”和万亿级千亿级支柱产业,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发展壮大文化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矿业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4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6.打造4个主导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理念,推进精品景区提档升级,发展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推动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能力,提升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影响力,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先行示范区、大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辐射功能区,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充分发挥迪庆立体气候、生物资源等优势,按照全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和“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要求,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特点,推动迪庆高原特色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做精做强中药材、食用菌、葡萄、青稞、藜麦、蔬菜、花卉、木本油料、特色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的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系列,全面提升迪庆绿色食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绿色能源产业,科学有序开发水电和新能源产业,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进“以电代柴”行动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建筑,加大天然气综合利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沼气能,把迪庆建成“云电外送”重要基地。绿色矿业,按照“统一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原则,推进矿山资源整合和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矿业巩固提升、转型升级,实施环保、高效、高附加值的矿业加工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强化矿产资源探测和管控。探索建立“电矿结合”机制,有效解决电力供需矛盾。

    27.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充分发挥迪庆在生物医药方面的资源禀赋,构建以现代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为主要载体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中藏医药产业,加快民族医药研发、药材开发、中药饮片生产和药品注册,研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产品及保健品,提升中藏药制剂生产能力。做大做强一批以中藏医药为主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品牌。现代物流产业,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重点,不断优化物流业布局,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电商物流等业态加快发展,引导邮政、快递等各类物流业态集聚发展,推动物流业与其它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推进信息技术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其它产业,以节能、环保和资源再生利用为重点,积极推动环保产业与绿色能源、绿色农业融合发展;发展医疗、护理、健康养老、健康保险、中藏医药、健康文化等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法律服务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家政物业等,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服务业态、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服务水平。

    九、提升城镇带动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创建为引领,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镇聚集产业、人口功能,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8.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监督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自然资源利用水平。综合考虑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以规划为引领,增强县(市)中心城镇和小城镇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民生安全等方面的功能,推动城乡融合,延续历史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

    29.优化城镇布局。构建以香格里拉城区为核心,德钦县城、维西县城、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为重要支撑,辐射周边重点乡镇的城镇联动发展形态。按照“干净、宜居、特色、智慧”内涵要求,推进“美丽县城”建设。紧扣七大要素,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推进金江、上江、奔子栏等城镇新区建设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

    30.提升城镇建设水平。推进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政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暖入户、树进城、河变湖、网入地、氧入室”工程,优化人居环境,积极推进老旧小区与棚户区改造,提升市容环境管理、市政绿化养护、城市公共基础服务,提升城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镇形象和发展环境。

    31.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强化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合,促进城乡市场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措施,推进居住证制度与户籍制度并轨。充分维护和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各项权利,与城镇居民同等享有医保、社保、就业、教育、住房保障等各项权益。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等政策挂钩。

    十、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农业农村要素支撑,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

    32.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坚持脱贫摘帽“四不摘”“三不减”要求,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坚持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不断推进就业扶贫提升、生态扶贫提升、相对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相对贫困村提升等。建立易地搬迁移民综合保障体系,探索易地搬迁土地资源整合模式,保障“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融入”。

    33.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科学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加快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品牌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推进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建设,建设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示范村镇,积极推进农业集聚发展,发展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完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服务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供劳务输出精准服务,增加就业机会和岗位。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34.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严格宅基地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继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积极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建设。

    35.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着力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36.推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十一、深化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不断深化改革。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立足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加强对内协作联动,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37.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完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等方面难题。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实税制改革举措,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鼓励和促进社会资本投资。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大幅放宽重点领域市场准入,依法平等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各项权益,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38.提升合作开放水平。强化与毗邻州市联动发展,深化与昆明、曲靖、玉溪等州市合作,积极融入和推动滇西及滇中区域发展,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拓展与省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加强与西藏和四川等地区合作,拓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合作。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的交流合作。

     39.扩大深化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培育外贸龙头企业,扩大绿色食品出口,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品出口,培育一批迪庆特色外贸产品品牌。培育各类进出口主体,促进重要物资消费品、生产设备、医疗设备进口。推动旅游、民族文化、医药、餐饮等服务业出口。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借助中缅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加强州市及县区各级别的友好城市对接,促进民族文化国际交流交往,积极拓展各层级、多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香格里拉口岸机场服务能力。建设国际松茸交易中心。

     40.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改革,改善招商引资政策环境。做好招商项目协调对接和服务保障工作,提高招商引资全过程的服务保障水平。聚焦迪庆重点发展产业和领域,做好项目策划包装推介,面向滇中、成渝和东部发达地区开展精准对接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知名企业。举办重点产业及招商项目推介会,依托中国——南亚博览会等知名展会,积极开展特色商品展销和招商推介。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积极吸引优质外资,扩大外商投资规模。

     十二、补齐社会事业短板,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围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加快补齐短板、扩大供给、提升质量,着力推进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增强全州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1.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一体化发展,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向更高水平普及、更高质量发展,提升迪庆教育发展水平。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教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加强学前教育普及和普惠发展,争取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加快普通高中扩容提质,稳步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稳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继续实施“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具有专业引领能力的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增强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42.加快健康迪庆建设。聚焦薄弱环节补短板,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提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水平。完善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推进州、县医疗卫生机构提质达标建设,完善全州妇幼机构体系建设,强化妇幼保健能力。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实施远程医疗会诊“乡乡通”工程,提升远程医疗服务水平。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体系建设,配齐配强医疗设备、卫生人才,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中西医、藏医药并重,推进中藏医药继承和创新,提升医疗机构中藏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完善医学紧急救援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实施职业健康、老年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行动,继续做好妇幼保健、卫生监督、采供血、爱国卫生等工作,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工作。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建设一批乡村健身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发展户外运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体育赛事活动。

     43.稳定和扩大就业创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促进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等发展战略的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推动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农村创业扶持、农业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就业扶贫车间。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建设迪庆州公共实训基地,加强创业就业培训。扩大重点群体技能培训实训规模,实现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加强劳务基地建设,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动全州人力资源市场社会化服务平台构建,建设乡村两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服务队伍,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44.加强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全州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构建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协调发展,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稳步提高城镇低保、农村低保补助水平以及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标准,充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对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加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力度,解决好中低偏下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有效保障城乡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快建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困境儿童及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45.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挖掘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全面提升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优化县(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强化数字文化服务和流动文化服务,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抓好文化精品工程,扶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打造锅庄、弦子、阿尺木刮等具有鲜明香格里拉文化内涵的民族演艺精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展示点建设,推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培养乡土民族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全面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视听、文学艺术等文化事业。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十三、强化创新驱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创新创业创造,推进“数字迪庆”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46.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迪庆,整合优化全州创新资源,强化科技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能力,开展重大科技专项。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实力,实施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加强急性高原反应、珍稀濒危特色药用资源等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布局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实施创新型企业培植工程。柔性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及技术创新骨干,培育州级科技创新团队。

     47.促进创新创业创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区域创业格局。建设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和创业失败者保障机制。实施“创新联盟行动计划”,促进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融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升级,支持创新创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园区、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优化整合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推动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投身创新创业,实现创新、创业、就业的良性循环。大力实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依托“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将退役军人纳入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和组织实施体系。建设以少数民族文化和文化创意等为主题的创新创业项目。推进创新创业与减贫工作结合,组织发展手工艺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48.推进“数字迪庆”建设。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云南和智慧社会建设,以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大力推进“数字迪庆”建设。实施“云上云”行动与“数字政府”建设,建设覆盖全州、云网合一(云数据中心+高速网络)的“公共云”,谋划推进全州人口、法人、区域经济、自然资源、电子证照“五朵云”建设,加快5G通信网络试点建设和数字政府建设。升级改造全州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构建州、县(市)、乡(镇)三级网络支撑体系,形成“数字迪庆”政务服务能力。加快实施“万企上云上平台”专项。推广绿色产品电子身份证,扩大孔雀码“一品一码”防伪溯源应用范围。推进“一部手机”系列运行。推进智慧旅游、智慧能源、智慧物流发展,加快发展新零售、“无接触”消费、在线医疗等新业态。积极建设智慧迪庆与数字乡村。

     十四、加强社会治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自治基础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先导作用,推动高水平长治久安。

     49.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坚持依法治州、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全面推进法治迪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构建协调统一、共同推进的法治体系建设格局,为推动迪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和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文化旅游、资源环境、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落实“八五普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

     50.健全长治久安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立足国家整体安全,完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统筹机制。始终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的渗透和分裂破坏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装备和专业力量建设,健全国家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十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

     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强化人才培养补短板,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建设新时代新迪庆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51.大力开发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在农业科技、旅游、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信息、金融财会、现代商务等重点领域培养引进紧缺专门人才。在教育、医疗卫生、防灾减灾、民族宗教管理、政法、宣传思想文化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科学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少数民族骨干人才。

     52.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党政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重点领域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六类人才培养工程,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推进党政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53.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机制,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提升全州人才管理服务能力,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十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54.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发挥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

     55.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完善统战工作,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络机制,加强少数民族事业建设,完善新时代侨务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56.统筹要素保障。各县市、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定位,明确政策导向,强化制度保障,统筹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完善财税、金融、用地、环保、改革、人才、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形成强大政策合力,保障规划纲要实施。

     57.完善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结合《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制定迪庆州“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统领,各类专项规划、部门规划、年度计划等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引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中的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机制,提升规划执行力和落实力。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努力拼搏,奋力推进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的新时代新迪庆建设,谱写好中国梦的迪庆篇章!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