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蓝图 强基础 固产业 抓衔接——维西县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22 09:50:06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维西县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践动力,引导党员干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巩固夯实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将维西县建设为“三江并流”多样性区域特色产品交易中心、滇西北山水田园风光景观长廊、涉藏区域多元文化体验地,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山水维西·幸福家园”,谱写好中国梦的新时代新维西新篇章。

统筹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

近年来,维西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2020年实现了如期脱贫摘帽、与云南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如今的维西农村环境越来越生态宜居,百姓生活越来越美丽富裕。 “为奋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的新时代新维西,谱写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维西篇章而努力奋斗!”奋进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维西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县委书记马盛春发出号召,为开创维西乡村振兴新局面谋划新蓝图。开启新征程,维西县将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平安的新时代新维西。


打好有效衔接“组合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维西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深化定点帮扶工作,推动帮扶关系不断向深入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工作,全力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组合拳”。


筑牢防返贫底线屏障,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维西县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作为重点群体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对全县所有农村常住人口开展核查核实,动态监测家庭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用好“政府救助平台”,要求县、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全面熟悉平台操作运行,持续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全面提高“政府救助平台”的知晓度、使用率。坚决筑牢“稳定脱贫”防线,推动落实好“三机制”,加强产业长期扶持培育,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挥好在脱贫攻坚期里培育的165个专业合作社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支持村集体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通过组建集体公司或与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建立公开透明的股份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健全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坚持做实劳动力转移这篇具有多重意义的文章,充分发挥维西县建立起的“县级劳务输出平台公司、乡镇劳务输出中心、村级劳务输出服务站、组级留守老幼关爱机制”四级劳务输出服务机构的重要作用,推动维西县务工人员组织化、规模化转移就业。持续抓好就业、产业、教育、消费等扶持力度,用足用好各项帮扶政策和各方帮扶力量,鼓励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发展产业,增强内生动力。 围绕关键要素,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维西县围绕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编制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规划》等重点规划,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工作局面,强化规划引领,用好规划成果,促进乡村建设。


下好现代农业“先手棋”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与带动,只有产业振兴了,农村才能“活”起来。维西县立足地理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禀赋和乡村产业发展基础,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品牌化、品牌市场化”为发展方向,补齐乡村产业发展短板,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该县将按照“23451”的发展思路,以“五大园区”为载体,不断丰富和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集聚效应,发挥园区内企业和合作社的组织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集生产、加工、冷链物流、销售、电商、品牌打造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推进农村劳务输出产业,助力全县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 抓住两个重点。一是重点做强做大主导产业,以全县最具发展优势的中药材和畜禽两个产业为主导,按照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和畜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指引,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标准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保障供应链,统筹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中打造,使中药材和畜禽逐渐成为全县产值最高的乡村主导产业。二是重点做优做精特色产业,在做大做强中药材和畜禽两个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按照“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小而美”的发展思路,做优木本油料产业,做精冰葡萄产业,做特糯山药、兰花、食用菌、小杂粮等产业,一方面注重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产业的提质增效,另一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要求,为全县康养旅游等大健康产业提供保障。


坚持三个方向。围绕做强中药材产业,做大畜禽产业,做优木本油料产业,做精冰葡萄产业,做特糯山药、兰花、食用菌、小杂粮产业等乡村重点产业的思路,按照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提升产业附加值等要求,引导产业不断朝着有机化、精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突出四个环节。围绕乡村重点产业,按照巩固产业发展成效、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的要求,突出抓好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和电商4个关键环节。


建设五个园区。依托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多功能为方向、全产业链打造为目标,重点建设攀天阁乡产业园区、康普乡农产品加工园区、中路乡产业园区、保永产业园区、塔城田园综合体五大园区。通过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将更多的企业集聚到园区中来,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鼓励更多合作社按照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和标准,组织群众开展规模化种植和养殖,逐步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一种新型模式。依托全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等,以全域旅游开发为理念,结合各乡镇优势特色,以“一乡一特”为原则,分类施策,探索一种新型的以趣味乡村、果园采摘、彩绘农业等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体验、古村落观光摄影体验、民族村寨观光体验、少数民族文化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体验式乡村旅游产业模式。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维西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为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以绿色农业为基、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居为形的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把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民生改善、和谐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维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维西县农业产业正逐步向标准化、集约化迈进,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维西县初步形成了在海拔1570米至2000米的低热河谷地区,重点发展粮食、冬早蔬菜、鲜食葡萄、核桃、生猪等种养业。在海拔2000米至2600米的二半山区,积极承接低热河谷区因水电站建设等形成的人口和农业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粮食、糯山药、核桃、冰葡萄等种植以及特色畜禽和中华蜂养殖。在海拔2600米至3500米的高寒山区,重点发展当归、木香等中药材种植,适度布局优势林下产业。
    农产品原料基地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20年末,该县以木香、当归、秦艽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主要分布在永春乡、白济汛乡、康普乡、叶枝镇和中路乡。露天蔬菜种植面积约为3.2872万亩,其中糯山药约6261亩,主要分布在攀天阁乡、保和镇、叶枝镇、白济汛乡、中路乡和维登乡。冰葡萄种植面积为5384亩,主要分布在永春乡、塔城镇、保和镇。核桃、漆树、青刺果等木本油料种植面积约为42.6万亩,主要分布在康普乡、白济汛乡和维登乡。藏香猪、黄牛、土鸡等畜禽养殖规模快速发展,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25个,畜禽出栏率、商品率和养殖效益不断提高。
    市场主体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65个,市场主体的带动能力和辐射功能逐步提升,中路乡产业园区、保永产业园区等的聚合效应逐步显现,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41亿元,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
    品牌影响力有所提升。截至2020年末,全县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4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许可12个。康邦美味绿色资源开发公司连续两年获得“云南20佳创新企业”称号。央柯藏红花连续两年获得云南省“云南十大名药材”。
    乡村休闲旅游业取得阶段性进展。游客人数从2016年的144.55万人次增长到2020年的238.12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由2016年的13.2亿元增至2020年的8.08亿元。
    乡村劳务输出产业规模逐渐扩大。2019年,维西县在上海宝山区、昆明市、广东东莞挂牌成立劳务输出工作站,进一步为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稳定就业后续保障服务。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县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308人次,其中,省外务工4215人,县外省内务工4526人,县内务工14567人。
    乡村特色产业及新型服务业有所发展。以维西县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特色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的乡村特色产业稳步发展。随着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该县以商超零售、餐饮住宿、少数民族文化演出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新型服务业有所发展。此外,该县农产品物流体系及“云商汇”等电商平台逐步完善。

“人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维西县紧紧抓住“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契机,整合各方力量,向全县83个村(社区)全覆盖选派服务人才,通过压实选派单位、乡镇党委、派出人才“三个责任”,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三张清单”,切实构建起“县委组织部+人才+服务村”的联动体系。选派人才发挥专业特长,通过“人才+”模式,助推服务村各项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党建”,强基固本“富脑袋”。目前,该县选派的83名“万名人才兴万村”服务人才中,中共党员占73.5%,第一书记有13名。选派的党员和第一书记在发挥专业特长的同时,从村级发展全局出发,通过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进组入户宣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州、县党代会精神,配合村(社区)党总支做好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帮助选派村调解纠纷等,在强基固本中着力做好“富脑袋”工作。选派到维登乡山加村的服务人才——维西县委党校副教授蔡贵兴,先后进组宣讲20余次,覆盖山加村8个村民小组、7个党支部、99名党员,将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递到澜沧江沿岸的干部群众中。他还与村党总支一起抓牢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山加村第四党支部被评定为县级“双整百千”四级联创示范点。
    “人才+产业”,选准路子“鼓腰包”。该县根据村级需求,从驻村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中整合力量,精准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村开展工作,为确保工作延续性,选任24名有专业技术背景且在村履职到位的驻村工作队员为“万名人才兴万村”帮扶人才。从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派的服务人才发挥熟悉村情、专业技术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帮助各村进一步理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好技术指导,在选准路子中着力做好“鼓腰包”工作。选派到康普乡札子村的服务人才——维西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兽医师和东华结合村情实际,配合村“两委”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札子村366头黄牛、1392头生猪养殖和150亩糯山药种植项目做好技术指导,并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等工作,力保村民有持续产业、可持续增收。
    “人才+规划”,因地制宜“靓内外”。该县将“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与“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同频共促,筛选了17名有专业技术背景的回乡规划干部作为服务人才。从回乡规划干部中选派的服务人才带着反哺家乡的情感,发挥见识广、思路活的优势,积极为派驻村绘制好发展蓝图,并参与到派驻村的村规民约完善、“最美村庄”创建、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因地制宜着力做好“靓内外”工作。选派到永春乡庆福村的服务人才——回乡规划干部黄继福积极参加自然村村域规划,向村民宣传农村宅基地审批、使用及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相关政策和内容,提出派驻村在村庄规划中要围绕“山、水、林、田、路、产业”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稿,积极为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出谋划策。
    “人才+文化”,弘扬正气“展风采”。该县根据村级需求及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派了12名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到民族文化底蕴相对深厚的村服务。被选派人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组织群众开展丰富有益的文体活动,培养乡土民族文化能人等,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正气着力做好“展风采”工作。选派到巴迪乡罗义村的服务人才——维西县委联系专家、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和琼辉,帮助服务村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调查、藏族民居建筑调勘、文化遗存调查,向村民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政策,指导村民做好藏族文化及乡村民宿推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