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镇:从“要我种树”到“我要种树”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杨洪程 发布时间:2022-03-22 09:59:27

早晨明媚的春光洒满维西县保和镇罗马村阿普马独村民小组,村民们忙着在房前屋后种草植树。

“这几天,我跟着民管委做三件事情,一是护林防火,二是义务植树,三是参加疫情防控。”蜂梅青边种树边说,“这几年,我们家家户户都尝到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甜头,大家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都很高。”

以前,蜂梅青是罗马村阿普马独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户,50出头,早年跟丈夫离异,一人一户,被聘为生态护林员。去年,她仅是捡菌子的收入就有1.7万元,加上护林员工资收入、草山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她的经济收入超过了3万元,从重点帮扶户变成光荣脱贫户。

罗马村党总支书记李春华说:“这几天,我们村群众踊跃投身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行动,掀起了义务植树造林的高潮。这些年来,我们村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从‘要我种树’转变为‘我要种树’。变从何来?广大群众在生态文明实践中端上‘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野生菌等山货收入超过罗马村群众经济收入的四分之一。”

从“要我种树”变为“我要种树”的岂止是像罗马村这样的高半山区?

永春河畔的南嘎拉村民小组是一个傈僳族、黎族、汉族聚居的山村,有61户人家,其中,傈僳族有36户、黎族有13户、汉族有12户。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南嘎拉村民小组还是一个典型的靠砍柴、烧炭过日子的贫困山村。2015年,南嘎拉村民小组有61户人家,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就有32户。

3月16日下午3时,正在小院栽花种草的南嘎拉村民小组村民黎有成给我们讲述了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的故事:“谁都想过上体面的生活,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愿。2015年,我们家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原因就是两个女儿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家里入不敷出。4年前,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上完大学,我们夫妻俩到香格里拉市农贸市场租了一个卖鱼的摊子做买卖,虽然很辛苦但收入不错,孩子的学费、家里的花销有了保障,并有了一些结余,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后来,我们回到家乡改造房屋,还养起了土塘鱼。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4月,我家的农家乐开张了,取名叫‘黎家小院’,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生意越来越好,孩子的学费,家里的开销有了保证,更重要的是老人不再是‘空巢老人’,一家人和和气气,其乐融融。我们村党总支书记对我们说:南嘎拉要追求‘三高’目标,即产品高品质、环境高颜值、生活高质量。”

追求“产品高品质、环境高颜值、生活高质量”,南嘎拉村民小组实现了“四多”,即养生态鱼的人多、开山庄的人多、游客多、增收渠道多。到目前,南嘎拉村民小组61户群众中,有58户养殖生态鱼,有鱼塘110个,总面积130亩;有生态农庄6个,直接带动就业32人;生态鱼、生态鸡、生态猪卖上了好价钱,群众增收路子越来越宽广。

罗马村民小组、南嘎拉村民小组是保和镇党委、政府厚植生态基础,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和绿色食品“两张牌”,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从“要我种树”到“我要种树”的转变带来保和镇产业转型升级。到目前,保和镇农家乐生态农庄发展到106家,从业人员达1460人。在农家乐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保和镇以蔬菜、荞麦、糯山药、魔芋、百合、食用菌、核桃、冰葡萄、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中华蜂、土猪、生态鱼、土鸡为主的养殖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两张牌”拓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保和镇加上永宁社区、兰永村永吉村民小组,共有劳动力15995人,共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11684人;劳动力中原建档立卡户劳动力5838人,转移就业4609人。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