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把民族团结好风景变成发展好前景!维西县塔城镇发挥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张帆 黄晓丽 发布时间:2022-05-16 11:28:34

5月16日《云南日报》头版

“有效衔接10种实践模式”栏目

聚焦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

发挥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

把民族团结好风景变成发展好前景

全文如下

来到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哈达小组,一面面黄色的土院墙上点缀着一排排仙人掌,房前屋后摆放着一盆盆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花,家家大门敞开,户户整洁干净,俨然一幅宁静悠然的美丽乡村水彩画。夜幕降临,文化广场响起悠扬的弦子声,村民们跳起锅庄舞。近年来,塔城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从群众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从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做起,不断推动各民族之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把民族团结的好风景变成乡村振兴好前景。

黄晓丽

做强“乡愁式”旅游“村里50多户人家,有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我们都是‘亲戚’。”村民段世忠说,大家讲纳西话、行藏家礼、唱傈僳歌,和谐相处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借助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体验、有机生态的产品、完善的配套设施、品质优良的服务,塔城镇积极构建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康养、科普科考等多元旅游休闲元素于一体的生态文化体验区,着力为游客提供“乡愁式”旅游大餐。走进哈达小组的金秀豆花坊,作坊主人万金秀正干练地转动着石磨,乳白色豆汁顺着石盘流入桶中。“自家种植的黄豆用纳西族传统工艺制作出豆花、豆腐、豆浆,原生态的食品很受客人喜欢,客人现吃或体验豆腐制作都可以,客人大多是附近的民宿介绍来的。”万金秀说,每年通过提供豆腐制作体验就有大约8万元收入。

面向百亩稻田、背靠绵延青山、四周古树环绕的启别村加母壳村小组,天域塔城酒店简约素雅的装修风格与大自然完美融合,给人一种清新的舒适感。来自深圳的游客张先生高兴地说:“住了两晚,体验了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的歌舞,品尝了生态美食,意犹未尽。”在经营过程中,酒店推出了乡村风情体验项目,可游览塔城镇的所有景区,体验藏香制作、射箭、篝火晚会等各民族风俗,同时稻田摸鱼、野生菌采摘、农家豆腐制作等包揽入项目中,按照客户需求提供服务。“各类体验项目基本都由村中农户提供,费用由农户收取。”酒店管理人员陈宏介绍,除就近务工、农特产品销售等外,酒店每年仅通过民族文化体验项目推荐就带动农户200余人,增收70余万元。天域塔城酒店负责人和新海发动村民组建了农耕文化传承协会,主要通过学习、传承塔城镇各民族古曲、山歌、舞蹈、乐器等文化为酒店客人提供民族歌舞、乐器展演。“协会有30名村民,由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群众组成,通过长期相互交流学习,大家对各民族的文化如数家珍,每年通过参与民宿的篝火晚会、迎宾仪式等能收入4万至5万元。既不耽误务农,还能传承文化,增加收入,大家都很满意。”协会成员古秀芬说。

黄晓丽

做大乡村旅游“蛋糕”位于哈达小组的“哈布达云谷”主营亲子游学项目,提供民宿、餐饮和旅游定制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招募学员,并邀请塔城镇内的非遗文化传承人、专家、向导等带领游客体验热巴舞、玛里玛萨风情,开展徒步、金丝猴科考、藏族家访、纳西族家访,制作手工麦芽糖、豆腐、傈僳族弓弩等。“正常情况下,暑假期间的亲子团订单应接不暇,每5天就要接待一个30余人的团队,一年下来可以接待两三千名客人。”哈布达云谷经理段国生说,民宿通过民族文化体验、务工等带动村内20余户农户就业,每年户均增收5万元左右。

塔城镇将乡村旅游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规范建设高标准特色客栈民宿,建成松赞塔城、四鸣精舍等精品客栈29家,漫寻记、哈布达云谷等精品民宿26家,共有床位近600个,每到旅游旺季,一房难求成为常态,旺季入住率达90%以上。同时,塔城镇还开发了哈达酒庄、农布酸奶坊、金秀豆花等一批农户家庭式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走进塔城、融入塔城。全镇通过景区、精品民宿、客栈、特色餐饮等直接间接带动旅游从业人员近800人,旅游收入达1500万元。

目前,塔城镇依托以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为主的森林生态自然景观,围绕以启别村田园风光、农业资源、乡村环境和民俗风情为主的乡村风情景观,历史文化遗址为内容的遗迹景观,多民族融合发展为主的民族、民俗人文景观,着重打造腊普河滨水康养休闲带、巴珠河玫瑰养颜谷、农古顶石艺野奢度假旅游特色村、塔城多彩风情生态文化体验区、达摩文化旅游区5大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成为引领全镇各民族群众发展致富的主导产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年前的2000余元增加到现在万元以上,被誉为“香格里拉之心”的塔城镇也成为“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据了解,塔城镇将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凝练乡土特色、弘扬乡土文化、挖掘乡村记忆、保护乡村原生态环境,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将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休闲体验巧妙结合,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着力打造有生态、有特色、有基地、有主体、有业态、有市场的田园综合体。

责任编辑: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