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新迪庆一日一播报】维西县:守护绿水青山 擦亮生态底色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29 09:51:14


    盛夏时节,走进山峦起伏的维西县,只见城镇掩映在翠柏青松之中,俨然一幅“闲时曲情观飞絮,树边好香泛红霞”的诗情画卷。

    “维西真的是越来越美了,打开微信,看到朋友圈都在晒秀美的自然风光。”“主干道的绿植越来越多,每个季节有不一样的风景,随手一拍都很美。”“维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走到哪里都是无滤镜的美!”“永春河流域的环境越来越好,每天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河边散步。”老百姓给出的评价是对维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最有力的佐证。

    近年来,维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坚定绿色发展理念,把守护生态环境作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把绿色生态的山山水水作为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靓丽的名片,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生态体系修复、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等,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共享的转型发展之路。

高位推动 划定底线

    “生态立县”是维西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之一。“十一五”期间,维西就确立了“生态立县、文化兴县、产业强县”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心工作,成立了《维西生态县建设规划》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专题研究、集中研讨、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制定出台了切合维西实际的政策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形成了思想上高度统一、工作上齐抓共管、推进上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近年来,先后编制完成全县10个乡镇的《环境保护规划》《维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19-2025)》《维西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维西高质量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技术方案。

    “独唱”变“合唱”坚决守住绿水青山。“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维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坚持树立系统集成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该县以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为载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河(湖)长制促河流长治。结合县域实际,该县狠抓组织责任及制度措施等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河(湖)长体系,基本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河湖库渠管理机制,使河流、湖库、渠道都有了河(湖)长,实现了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工作目标。设置县、乡、村级河湖长296人,巡河护河员22人,河流湿地管护员216人。今年以来,全县河长共开展巡河1625次,开展了4次较大规模的河长清河专项行动,共清理河、湖、库、渠323条,水环境水生态不断向好。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共设立三级林长198人(其中:县级林长20人、乡镇林长99人、村级林长79人);明确了三级林长和30个县级责任部门的责任区域、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设置了90块林长制公示牌;建立“森林警长”制,配备专职警力20人;落实和统一村级专管员、各类护林员岗位职责;实行“一村组一专管员+每个网格管护单位至少配置1名护林员”的源头管理模式,形成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长制长效机制。通过推行“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护林管护模式,选聘10321名生态护林员,建立30人的专业扑火队伍,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538.29万亩的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

    ——扎实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成立维西县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维西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细则》《维西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维西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将污染防治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以燃煤锅炉淘汰、油气回收综合治理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提升。以抓好城市河道治理、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实施和饮用水源地整治为重点,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以土壤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土壤污染综合整治为重点,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全县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有效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协同推进。按照“建成新村寨、发展新产业、形成新环境、过上新生活、实现新发展”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求,在全县农村开展“七改三清一统一”环境整治行动,配套完善村庄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同时,积极开展“四美”(最美城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人物)创建工作,按照激、拆、围、清、建、引、业、治“8字”要求,激发各族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各族群众整体文明素质,优化了城乡环境。

绿色发展 “百姓富、生态美”

    为破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难题,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目标,维西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守住生态红线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探索走出了一条绿色健康发展之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余明光是康恩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的一名生态护林员。每天吃过早饭,余明光就带领小组成员开始了一天的巡山工作,查看有无火情和乱砍滥伐情况,同时承担起三江植物园的垃圾清理任务。他说:“现在,我当上生态护林员,有了固定收入,脱贫过上了好日子,我要更加认真负责,守护美丽家园。”

    行走在塔城镇,到处绿树成荫,青翠欲滴。“以前,因为伐木,塔城的大草坝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天然林禁伐后,经过几年的补植修护,绿色又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很多外地游客也因为塔城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来,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县林草局工作人员浦文静说。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坚守在林业工作一线。

    “横断山中绿宝石”山更绿水更清。截至目前,维西实施人工造林52.27万亩、封山育林67.94万亩、天然林管护546.66万亩,完成植树造林共计1289.84万株。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项目,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达538.29万亩。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县共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321人为生态护林员,实现网格化生态护林,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提高了森林质量,维护了生态平衡,实现生态保护与巩固脱贫成果两促进。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这不仅是一块金字招牌,更是一份产业培育沉甸甸的责任。肩负着这份责任,维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努力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积极引进和实施藏香猪养殖和蔬菜、糯山药、食用菌等产业项目,中药材、冰葡萄、藏红花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核桃油、青刺果油、橄榄油、苦荞、甜荞及藏红花、云木香、秦艽、桔梗、云当归等获得有机认证;乌骨羊、重楼、当归、天麻、糯山药、攀天阁黑谷米等登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维西百花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14以来,维西共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80个。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个、绿色食品16个、无公害农产品6个、欧盟有机产品1个、国内有机产品45个。同时,引进和培育了云南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维西兰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维西宏伟农特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有效推动维西天然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增值,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过去,我们砍树换钱,如今是看树赚钱。赶集日,我们到集市卖一些核桃油、蜂蜜等土特产,也可以把土特产卖给游客,收入还不错。”攀天阁乡皆菊村村民表示,加入乡村旅游行业后,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饭”吃得有滋有味,靠的就是生态文明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维西历史文化厚重悠远、山水景观雄奇壮丽、生态物产独树一帜、古朴民俗缤纷多姿、宗教文化多元和谐、乡村田园静谧清新。

    近年来,维西立足生态优、自然美、文化深的旅游大环境及“大腹地、大通道、旅游新生地”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发、保护和运营滇金丝猴国家公园、达摩祖师洞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及山水林田河融为一体的独特自然风光,将良好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有序推进维西县游客集散中心、塔城旅游先行示范区、同乐傈僳古寨景区基础设施和攀天阁乡皆菊村乡村旅游建设项目。成功举办塔城丰收文化节、攀天阁黑谷文化节、永春乡情人节、傈僳族阔时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有力地带动了旅游服务业、农产品等相关产业发展,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了维西文化旅游业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县旅游业总收入23930.5万元,旅游总人数18.69万人次。”维西县文体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维西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底气,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特色乡村、精品示范村等文旅业态被旅游市场认可,成为游客青睐之地。

    维西县永春乡三家村的七彩百合基地游人如织;塔城镇巴珠村的食用玫瑰竞相绽放;白济汛乡共厂村的金耳种植大棚撑起了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伞……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地,维西满怀绿色希望,大步走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