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德钦糕点制作技艺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扎史农布 发布时间:2023-04-07 09:56:58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自古以来就是滇藏“茶马古道”互市中心,境内主要居住着藏族、汉族、纳西族、白族、回族等世居民族。多宗教并存、多民族文化共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风情和文学艺术。

德钦因特殊的历史环境、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水资源,盛产小麦、青稞等农作物,为德钦糕点制作提供了绿色、纯天然的原材料和配料。

德钦糕点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糕点,当地藏语称为“森纳”,是对藏族面制食品的统称。远古时期德钦就有用面粉制作各类食品的习俗。清朝雍正年间,陕西籍回民迁入定居,与当地藏族交流交融过程中,生活习俗发生改变,使得德钦糕点在配料、形状、品种以及制作技艺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和发展。

在德钦,每逢春节、中秋节等节庆时,家家户户都有制作糕点的习俗,作为传统节日的供品和喜庆待客的美味点心,其种类有果子、树皮、大月饼、小月饼、白饼、鸡蛋糕、饵丝糖、天星米糖和核桃糖等,其中果子、树皮是典型的德钦糕点代表作,可以说是藏回融合的产物,它既吸取了回族用特殊配料制作糕点的经验,又保留了藏族传统的制作原料及手艺。

德钦糕点制作原料有麦粉、红糖、鸡蛋、植物油、矿物颜料、小苏打、清水等,配料有天星米、核桃仁、奶渣、酥油、薄荷、白糖等。不同品种的糕点,其制作方式和使用原料、配料各不相同。以果子为例,首先将面粉倒在盆子里,在中间拨出一个圆形面窝,在里面加入植物油、红糖和小苏打,再加入适量清水,用手将红糖、植物油和小苏打抓匀,使其溶合,然后与面粉混合在一起,掺拌均匀,揉成一团;其次,将面团放入擀面板,用擀面杖挤压面团,使面团厚度保持2毫米左右,并形成方块状;再次,将面块对折,从对折口大约1厘米处向下切开,使之形成7条或9条长短均匀的面条,然后用手一个一个拉编成花纹,这样,传统果子基本做成了。在面块切开时,非常讲究刀数,每个果子切开后的刀数为7或9,在藏民信仰文化中,单数代表吉祥。最后,将做好的果子放入锅中,煎炸2分钟,再冷却为成品。果子因形似果实而取名。树皮制作过程,与果子基本相同,但在原料中,需加入鲜鸡蛋,且煎炸时间要延长1分钟。所谓的树皮形状,由特制配方形成,不需要作特殊手工处理。

制作月饼、鸡蛋糕、饵丝糖、天星米糖和核桃糖等糕点时,在做法上与汉式糕点做法基本一致。但在原料上保持了纯天然的高原特色物产。用本地生产的原料,制作的糕点口感、营养等方面,突出了高海拔地区人群的饮食文化特点。

德钦糕点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口味独特,是高海拔地区特定物产和特殊人群的完美结合,展示了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和谐、融合、发展的特点和对自然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对当地饮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022年12月,德钦糕点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责任编辑:实习生 余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