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在迪庆州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 涌现出了一大批 爱岗敬业、锐意创新 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 先进模范人物 他们以自身的模范行动 和崇高品质 引领和助推社会发展的 车轮不断向前 让我们向每一位 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致敬 你们辛苦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薛晓芳 五月的香格里拉,高原的寒风仍未褪去凛冽。当人们沉浸在劳动节假期的悠闲时光中时,迪庆州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灯光却彻夜长明。在这里,急诊科主任薛晓芳和她的团队,如同一道生命的防线,用坚守与专业守护着雪域高原的万家安康。 “节假日对我们而言,不是休息,而是更大的责任。”薛晓芳说。这句话,道出了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心声。从春节到国庆,从深夜到黎明,急诊科始终是医院最繁忙的战场之一。2024年“五一”期间,迪庆州人民医院急诊科单日最高接诊量达428人次,救护车出车频次增加40%。而这样的高强度工作,薛晓芳和她的团队早已习以为常。“患者不会因为假期而减少,我们必须随时待命。”薛晓芳说道。 迪庆州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高寒缺氧的环境让急诊工作倍加艰辛。医护人员常年在高原反应与体力透支中坚持,薛晓芳也不例外。护士站的红河籍值班护士回忆说:“刚来到香格里拉的第一年,值夜班的时候,我走路快一些都会喘不过气,但抢救病人时必须全力奔跑。”这种挑战不仅来自自然环境,更源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2022年冬季,新冠疫情高峰期间,薛晓芳作为专家通过《一周一访谈》栏目向公众科普居家治疗与用药知识,强调“不盲目囤药、不混用药物”,并24小时接听急诊电话,为数百名患者提供远程指导。 在薛晓芳看来,急诊医生不仅是技术过硬的“救火员”,更是患者心理的“定心丸”。一次深夜,一名独自就诊的老年患者因急性心绞痛情绪崩溃,薛晓芳一边迅速安排心电图检查,一边握着老人的手安抚:“别怕,我们都在。”最终,老人转危为安。这种专业与温情并重的救治风格,贯穿了她的职业生涯。她常对团队说:“急诊科是医院的第一道门,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准的判断,给患者最多的希望。” 晚上九点半,薛晓芳依然忙碌在急诊科。诊室里,她为一名高原肺水肿患者调整呼吸机参数;走廊上,她快步走向下一间病房……在这里,没有节假日的欢庆,只有生命的接力。薛晓芳用16年的坚守诠释了医者的初心:无论风雪如何肆虐,总要为生命亮一盏不灭的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