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如画、乡村和美,人人热情好客、户户文明新风……近年来,阿岗镇把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文明乡风活起来、人居环境靓起来、文化生活热起来、农民精神富起来为目标,弘扬新风正气,深耕精神“沃土”,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盆景式”向“花园式”蝶变。党建引领“赋魂”,绘就村美河清树绿图。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探索建立“党建引领+法治、德治、自治+重点突破”的“131”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以集镇文明建设为核心、各村(社区)文明涵养为抓手,推动形成“点上示范、线上提升、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以“拆、清、规、建、管”思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行“门前三包+网格管理”模式,引导村民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改造+提升”的方式,拆除危旧房屋和残垣断壁40余处1000余平方米,规范垃圾清运管理,农村垃圾清运率达100%。开展人居环境大比拼,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光荣榜曝光台”专栏,通过“周检查、月评比、季观摩”机制,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营造“干部带头、群众参与、村村争先”的良好氛围。构建“党员带头+巾帼领创+典型示范+群众响应”的共参与模式,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00余处,出动人工3000人次、机械500余台次,推动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移风易俗“赋力”,绘就乡风文明和谐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化“文明实践+思想引导”模式,推动移风易俗常态长效。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孝善敬老、婚事新办、勤俭节约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为村民立下“标尺”。积极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阵地资源,实现“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在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开展“文明祭扫”“厚养薄葬、文明缅怀”等理论宣讲活动10余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0余条,发放倡议书等资料1000余份。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网格群等方式宣传推进移风易俗的典型事迹和政策知识12期,努力营造文明节俭、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移风易俗、和谐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将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纳入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以“头雁效应”带动群众转观念、破陋习、树新风,形成榜样引领、模范带动作用。以文化人“赋彩”,绘就百花齐放兴盛图。以阵地为载体、活动为抓手、服务为核心,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对标群众需求,结合辖区实际,在改善基层文化阵地上下功夫,打造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施大岗德村乡村大舞台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文化设施,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持续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广场舞大赛”“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等各类文化活动30余场,参与群众达1.6万人次。结合传统节日和民俗特色,依托“我们的节日”,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了“月月有主题、村村有亮点”的文化氛围。同时,秉持着弘扬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在全镇范围积极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7场次,把爱国主旋律的经典影片送到村组群众身边,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共建共享“赋能”,绘就特色产业振兴图。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积极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多措并举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形成“产业兴带动文明兴”的良性循环。持续做强烤烟产业,今年烤烟种植面积达7.47万亩,预计收购烟叶20.288万担。因地制宜发展“烟后经济”,推广“烟+荞麦”等烟后作物“轮作”模式,建立健全“双绑”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党员、群众、土地资源组织起来,以苦荞、果蔬、生物育种、工业辣椒种植为重点,实现农业效益增长、农民收入增加,为文明建设注入经济活力。2024年累计种植荞麦1.98万亩,规模化种植西蓝花0.21万亩、西瓜0.16万亩、万寿菊0.35万亩,投产标准化生猪生产线6条,培育规模养殖户13户,养殖大户8户,全年出栏生猪13.36万头、肉牛3.3万头、肉羊7.64万只、肉禽38.66万羽,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扩宽群众增收渠道。从“一处美”到“全域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阿岗镇正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这里,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育得出新风,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图景愈发清晰可触。【来源:罗平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王芳娇韩克琼】【编辑: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