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澎湃启新程——2025年一季度迪庆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何雨桐 央金拉姆 发布时间:2025-05-26 11:20:43

今年以来,全州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迪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践行“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制定出“时间表”“施工图”和“任务书”,全力拼经济、一心促发展,全州经济工作交出一份稳健答卷,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迪庆实践新篇章。

一季度,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85.04亿元,同比增长2.6%,在挑战中保持经济增长韧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9.7亿元,同比增长6.8%,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劲引擎;全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攀升至5760元,同比增长5.8%,民生福祉稳步提升……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1月13日,州委九届八次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香格里拉市举行,动员全州上下以“开年就要发力提速,首季就要加压攻坚”的状态,强化担当抓落实,快干实干勇争先,奋力推动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产业兴则经济兴。

我州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一季度,全州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产稳健、二产快增、三产回暖”的良好态势,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都对高原特色农业作了重要指示,为我州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州结合高原地区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和物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布局特色农业,全力推进“稳面积、提质量、增单产”农田建设行动,打造一批集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和旅居村,推动农文旅融合。一季度,一产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农业产值0.67亿元,同比增长1.5%。

“我们始终坚守生态底色,深耕特色优势,通过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化耕地保护和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强化科技措施落实,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等措施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州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孙红梅说。

工业经济换挡提速

今年以来,我州立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以技术创新、绿色转型、产业链延伸为核心,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为目标,以水电优化、风光互补为开发路径,通过智能电网与绿电外送,实现全州绿色能源开发新突破。矿山数字化、绿色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智能化采矿、运矿和选矿等创新技术已实现应用。产业整体趋稳向好,初步实现从“资源依赖”向“绿色增值”转型。一季度,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采矿业同比增长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2.7%。

“我们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做优做精青稞、牦牛、葡萄、松茸、中药材等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强化一二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香格里拉’的品牌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禹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做大做强资源型产业,积极推动矿业绿色化、智慧化转型,有序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结合我州实际积极推动数字产业、低空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在我州落地,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战略布局,强化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持续巩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迪庆州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亮点频现

今年以来,我州抓规划、强基础、塑品牌、拓业态、优服务、促融合、助消费,探索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诗与远方”在此深度交融,勾勒出蓬勃发展的文旅融合新图景。

文旅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州委、州政府以“一盘棋”思维统筹资源,利用好、发挥好资源禀赋优势,聚焦“四季游迪庆”品牌,推动迪庆“冰雪旅游”发展,深挖迪庆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深化“文旅+”业态创新,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全方位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为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良好环境,为培育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夯基蓄力。

一季度,全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664.25万人次,同比增长28.6%;累计完成旅游业总花费60.19亿元,同比增长48.5%。

州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高翔表示,文旅部门聚焦“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迪庆高质量发展,让文旅产业成为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雪域胜景观光游、藏地文化沉浸游、激情冰雪运动游、生态观鸟探秘游……更多旅客乘坐动车到香格里拉旅游。一季度,丽香铁路香格里拉站发送旅客超43万人次,同比增加42%。香格里拉往返四川成都、云南保山的列车相继开行,极大地激发了区域旅游潜力,进一步提升了世界的“香格里拉”金字招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杨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