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依托丰富的花卉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不仅让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通过延伸产业链、保护花卉资源,探索出一条“以花为媒、因花而兴”的绿色发展之路。迪庆州正以绚烂的花卉为笔,绘就一幅“美丽经济”的生动画卷。 “花海富民”促增收 沿着国道214线来到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就能看到大片的花海。映衬着远处的山峰和蓝天白云,令人沉醉。路边停着很多旅游车,游客们都在忙着拍照打卡。 小中甸镇自然资源丰富,景色众多。小中甸花海就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个。小中甸的花海花期长、种类多。一种花开败,另一种花才含苞欲放。对此,小中甸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让“美丽经济”更好地为民增收。 小中甸镇联合村党总支书记拉茸追玛介绍说:“我们会为路边的村民们进行每年至少三期的培训,教村民们旅拍美妆、民宿管理、厨艺等,覆盖人数达300人。有的村民学了技巧后为游客化妆拍照,游客很满意,村民自己也很开心,还增加了收入。” 此外,依托于美丽的景色,联合村还积极引入“先锋书店”等较为知名的品牌,提高项目成功率的同时,打造新的地标性ip,让更多的游客深入花海内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延伸产业链激活“美丽动能” 走进位于香格里拉市郊的格桑花卉公司,大片的玫瑰花正在肆意怒放。据介绍,该公司有100亩左右的玫瑰地,可供游客观赏玫瑰花。 “除了观赏、卖新鲜花瓣外,我们还将玫瑰花加工成各式各样的产品。”在该公司的车间内,工作人员和金梅正忙着把采摘下来的玫瑰花筛选出来,送到烤箱中进行烘烤,最终制作出玫瑰花茶。她介绍说,“这款玫瑰花茶花香味十足,在市面上很受欢迎。我们还做出了玫瑰花露等多种产品。像玫瑰花露,有美白、保湿,缓解疲劳等功效,去年销售额达到50多万元。” 迪庆州积极拓展花卉经济的上下游产业链,鼓励、支持、引导相关企业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香格里拉海拔高、日照时间长,病虫害少,在种植花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公司技术顾问熊灿坤对园内的各种花卉了如指掌,他介绍说,“基于良好的自然条件,我们研发了多款产品,更好地满足市面上的需求。” 守护高原“花银行” 走进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满园都是绿意,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正在肆意地生长。研究员方震东指着一株正在开花的不起眼植物介绍说:“这是中甸刺玫。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香格里拉特有的品种。我们将它迁移到了植物园内进行保护。” 迪庆花卉资源十分丰富,有观赏植物105科,312属,1578种(含变种、亚种、变型)。以杜鹃、报春为代表的云南八大名花在迪庆都有集中分布或有代表物种。此外,迪庆还有多样化的野花植被景观以及许多不为公众所知的观赏类群。“在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的很多花卉都被外国人采集去了。如今,我们也需要认识、保护、培育、利用本地的花卉品种,为产业化开发提供种源和技术储备。”方震东说。 对此,植物园与国内外著名大学、植物园、研究所的科学家、学者等,开展科研合作与交流,取得了多项成果,极大提高了迪庆本地科研水平。“之前,我们城区里的绿化树有不少是外来引进物种。如今,我们用驯化后的中甸刺玫、中甸角蒿等本地野生花卉物种替代外来物种,不仅绿化了城市,也实现了本地物种的繁育。”方震东说。 从田间地头的芬芳到产业发展的蓬勃,从生态智慧的传承到资源保护的坚守,迪庆的“美丽经济”正跨越时空与地域的界限,绽放出持久活力。今年端午节首日,迪庆州接待国内游客10.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820多万元。未来,这片高原上的花朵将继续书写“美丽”故事,为迪庆发展注入更多可能。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