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有一位叫解春平的彝族青年,他用两年时光书写了一部动人的青春史诗。从昭通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到西部计划志愿者,再到基层服务能手,他的成长轨迹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基层历练:在服务中成长 2023年8月,解春平第一次来到维西县,在白济汛乡共乐村驻村,协助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完成相关工作。来到基层,工作变得繁杂琐碎起来,工作难度也增加了。刚来到村委会工作时因对工作不熟悉,少不了一些批评与指正,但更多的是关心、关爱与鼓励,这让他倍感温暖,也不断激励着他前进,更有信心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期间,他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矛盾调解员;既是数据采集员,又是应急抢险员。累计完成195户村民信息登记,调解纠纷20余起,参与扑灭山火2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在电站移民搬迁工作中,主动放弃春节休假,连续30天坚守岗位,完成水位监测和搬迁动员;在控辍保学行动中,他走遍全村20个村民小组,确保适龄儿童全部返校;在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工作中,他创新培训方式,推动共乐村成功创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村。 成长密码:在实践中蜕变 驻村期间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不通问题,因为共乐村大部分村民是傈僳族,一些村民甚至听不懂普通话。于是他主动学习傈僳语日常用语,如吃饭、喝茶、没事、不懂、不会等等,也学会了一些傈僳歌曲。并能根据已经学会的傈僳话猜测村民说的大概意思,半年内就与村民基本交流无障碍。 从撰写50余篇工作简报到完成54个林地建房图斑排查,从代缴社保医保到组织政策宣讲,他在繁杂工作中练就了“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的过硬本领。 精神启示:在奉献中升华 如今,转调维西县委机要和保密局的解春平,依然保持“归零”心态。他的成长轨迹深刻印证:基层天地广阔,是磨砺意志的“练兵场”,更是增长才干的“大课堂”。他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个人理想深深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 “服务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解春平朴素的话语,正是这位新时代彝族青年以持续奋斗回应伟大时代召唤的坚定誓言。他在滇西北群山间的每一步,都在为无悔青春写下最有力的注脚。 (通讯员 罗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