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县奔子栏镇叶央村——葡萄架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05 10:37:05

初秋时节,位于滇西北高原的德钦县奔子栏镇叶央村居加村民小组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站在山坡上俯瞰,成片的葡萄园生机勃发,一串串饱满的阳光玫瑰葡萄如翡翠般缀满藤架。园内,游客三五成群地提着竹篮穿梭采摘;不远处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民宿里,袅袅炊烟与葡萄的甜香交织,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阳光玫瑰”照亮致富路

“去年我家种了1.7亩葡萄,卖了7万多元,加上玉米、西瓜和民宿租金等,全年的总收入超过10万元。”村民六斤站在自家葡萄园前,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地说。他身后,藤蔓间套种的葫芦和辣椒长势喜人,几名游客正蹲在田埂边挑选刚摘下的鲜果。

居加村民小组共有15户,过去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入微薄。从2020年起,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村民开始尝试引进高品质阳光玫瑰葡萄,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技术培训和销售渠道。如今,村民每户种植葡萄1至2亩,亩产稳定在3000斤左右。葡萄园的套种模式让土地利用率翻倍——葫芦、辣椒等作物每亩可增收5000多元,种植的西瓜、玉米还带来了额外收益。

“7月底到10月底是采摘旺季,每天能接待二三十位游客。”六斤指着园口的木质招牌介绍,镇政府不仅修通了路,还统一规划了停车位和销售摊位。游客驾车沿金沙江而上,既能体验采摘乐趣,又能现场购买新鲜的葡萄、西瓜、大枣、野生菌等特产,周末日均客流量超百人。

老宅新生“引凤来栖”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哈从村民小组,夯土墙、木雕窗与精心设计的现代灯饰相映成趣。重庆客商李果2021年租下一栋闲置老宅,投资改造成“醉生梦”民宿+酒庄,同时流转周边近30亩土地种植酿酒葡萄。“民宿有6间客房,旺季需提前预订;自酿的高原玫瑰红葡萄酒供不应求,去年营业额突破80多万元。”李果翻着入住登记簿说道。

像这样的蜕变正在叶央村悄然发生。随着阳光玫瑰声名鹊起,闲置老村庄的生态价值被重新发现:11户村民将闲置老宅租给外来投资者,年租金收入2万至5万元;连片流转的300余亩土地用于扩大葡萄种植,户均年增收1.2万元。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陈女士在露台品尝葡萄酒后感叹:“推开窗就是雪山、葡萄园和藏式碉楼,这种原生态与现代感融合的体验太独特了。”

“云端”销售闯出新天地

下午3时左右,村民拉姆在葡萄架下架起手机支架,熟练地开启直播:“家人们看,这是我们种出的阳光玫瑰,甜度22度以上……”直播间里,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德钦县奔子栏镇叶央村党总支书记格茸只玛透露,村里组建了电商团队,通过冷链物流将60%的葡萄直供北京、上海等市场。品质把控是闯市场的关键。合作社建立严格的分级标准,每串葡萄需达到市场要求方可贴标。农业专家定期驻点指导,推广物理防虫、有机施肥等技术。

党建引领织就幸福网

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兴旺,更要治理有效。奔子栏镇叶央村党总支书记格茸只玛介绍,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机制,村里形成产业收益反哺公共建设的良性循环——去年将葡萄产业利润的10%用于修建观景台和灌溉设施,今年计划增设亲子农事体验区。

夕阳西下,六斤开着新买的车驶过崭新的路。后视镜里,连片的葡萄园披着金色的外衣,民宿的灯光渐次亮起,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这个曾经藏在雪山皱褶里的小村庄,正用一串串阳光玫瑰叩开幸福之门,书写着新时代高原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记者手记:

立足生态禀赋,善用现代经营理念,让小农户有效对接大市场,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叶央村的实践印证了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筑牢经济基础,以三产融合延长价值链,用创新治理凝聚发展合力。其经验对西部高海拔地区颇具借鉴意义。

(记者 马建军 普自林 此里只玛 李晓东)

(转自:迪庆日报)

责任编辑:鲁茸只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