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采摘的主要是树龄3至4年的油橄榄树,预计鲜果产量120余吨,榨油后每吨产值可高达20万余元。”时下,走进文山市秉烈乡卡作村委会上幕村700亩种植基地,只见满坡油橄榄树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果子缀满枝头,基地负责人李崇建与工人正忙着采摘油橄榄鲜果装筐,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2021年以来,文山市秉烈乡引进云南和润昌油橄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油橄榄种植1000余亩,让昔日土地贫瘠裸露、荒漠化严重的荒山变绿,带动当地群众增收。 “从家到基地,走路也就十来分钟。平时浇浇水、除除草、修修枝条、扯扯果子,一天干8小时,100块钱就到手。每天回家还能割草喂牛、扯辣椒,照顾家里。”今年58岁的上幕村村民马世荣来到基地务工已有3年,之前苦于年龄大、缺技能,外出务工经常找不到工作。油橄榄基地的建成,让他在家门口有了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 随着700亩油橄榄陆续种下,像马世荣这样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的村民已有4人。“加上季节性零工,每年发出去的工资也有20多万元。”李崇建说,等到油橄榄进入丰产期,建成加装初榨生产线与灌装线后,用工还会更多。此外,公司还将每亩毛收入的10%用于村民土地入股的分红,增加群众的收入。 “很多人不知道,油橄榄还是天然的防晒霜。”在基地里,李崇建随手扯了一颗油橄榄鲜果,掐破果皮、往手臂上涂果汁。他说,基地种了豆果、奇迹、阿尔波萨纳等6个油橄榄品种,目前以食用橄榄油为主,为确保鲜果品质与15%的出油率,采摘后24小时内就要完成榨油。 走进基地展示厅,门口是一大片整齐排列的油橄榄苗,展示厅摆满了用油橄榄果加工而成的橄榄油、化妆品。李崇建告诉记者,公司始终坚持自己选种、自己育苗,正在选育的品种有30多个。同时按照国际标准,认真把控鲜果采摘、运输、榨油各环节,以确保橄榄油品质。2024年4月,该公司生产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还被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认定为“消费帮扶产品”。 “橄榄油有较好的天然保健、美容功效和烹调用途,有‘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的美誉”,李崇建说,随着群众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公司产品不仅入驻文山本地特色农产品平台“文品出山”和一些商超,还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前三年每亩投入3000元左右,第四年可以收果,丰产期后每亩产值将达5000元。”在新老龙村,村民高仕斌种下不到2年半的20余亩油橄榄,大部分已高过成人,树干粗过碗口。高仕斌种油橄榄,寄托着今后养老的期盼,在种植的各环节都格外用心。这让原本土地贫瘠裸露的荒坡,乃至一些乱石密布的边角地披上了新绿、生机勃勃。 而在小平坝村,村干部带领群众在公路两旁种植的油橄榄已然成林。为了管好这些油橄榄,小平坝村在村规民约里专门就损坏赔偿、日常浇水等作出明确规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国也经常来除草浇水,“我们种了3.6公里1400多棵油橄榄,不仅可以将公路美化绿化,今后还能给村集体带来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和润昌公司通过提供种苗与技术支持,签订收购合同,在秉烈乡已带动20余户种植户种植油橄榄300余亩。“目前加工要拉到玉溪,公司计划2026年当地油橄榄陆续进入丰产期后,在秉烈乡加装初榨橄榄油生产线和灌装线,就可以带动更多群众种植、务工增收。”4年前,李崇建把橄榄梦种进秉烈乡,在当地党委政府“招小商”“深、联、帮”专项行动等帮助下,产业由探索试种发展到千亩规模,不仅让荒山绿了,也让他带富群众的愿望更强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