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立足资源禀赋,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昔日偏远的山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特色养殖业持续壮大 三坝乡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大力发展牦牛、藏香猪、山羊等特色养殖业,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品品质优良,远销外地,鼓起了养殖户的“钱袋子”。高度重视产业人才培育,积极搭建政企校沟通平台,协调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对接,实现产业增效。通过对接云南农业大学、河北省农科院,引入牦牛保种繁殖、肉牛冻精改良技术,将牦牛养殖周期从7-8年缩短至3-4年。创新培育适应迪庆高海拔的高产牧草,较传统牧草增加3倍产量,解决了饲草供应不足难题,为牦牛(肉牛)的养殖提供稳定饲料保障。联农带农机制持续优化,通过建立企业“保底收购+溢价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农户“销售难”问题。安南村还构建“政府+企业+高校+基地+农户”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增效、农户增收、产业升级”的多方共赢局面。近5年来,相关企业累计收购饲草2.5万吨、牦牛1.2万头,支付款项超1.55亿元,当地养殖户的户均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 经济作物添新绿 三坝乡在适宜区域积极发展苹果、花椒等产业,既保持了水土,又为农户带来长期稳定收益。 瓦刷村依托气候优势积极发展苹果产业,以招商引资方式引进香格里拉馈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把原来村里的800余亩土地综合开发为苹果基地。目前基地种植苹果10万余株,其中部分已进入丰果期,预计总产量570吨,年产值在570万元以上。基地实施数字化、机械化管理,全园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建成覆盖全园的无线网络与视频监控系统、数字气象站及土壤传感器等物联传感设备,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基础生产数据,以科技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生态旅游引客来 三坝乡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当地给出的答案是发展生态旅游。三坝乡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走上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之路。 哈巴村是香格里拉旅游东环线的重要一站,东连虎跳峡,北接白水台。哈巴雪山被登山爱好者称为“人生第一座雪山”,哈巴雪山区域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又有“世界花园之母”美誉。哈巴村与香格里拉市国投公司达成战略合作,积极开发生态旅游,截至2025年9月11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7万元。哈巴村还围绕雪山打造综合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村民通过发展餐饮、民宿,担任马夫、向导等多种方式增收。随着哈巴雪山节等节庆活动的顺利举办,哈巴村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更多游客,生态旅游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的三坝乡 养殖、种植、旅游“三箭齐发” 偏远山村的生机 写在养殖户的笑脸上 藏在果园的枝叶间 映在雪山下的炊烟里 这里的故事告诉我们 立足资源、找对路子 乡村振兴的画卷就能越画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