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呼啸而来,古城歌舞辉映星河,纳帕海边的民宿与湖光山色共舞……五载耕耘,我州执文旅之笔,在雪域高原精心绘就“诗与远方”相得益彰的时代画卷。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间,全州游客接待量实现从851万人次到3122万人次的跨越式增长,旅游总收入由94.8亿元跃升至352.9亿元,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3.5%。“十四五”期间,我州创新推动雪域风光、千年非遗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以“自然禀赋+文化底蕴+创新活力”的三维发展模式,交出了一份规模与质量双提升的亮眼成绩单。 创新与融合:文旅业态的全面升级 “以前来迪庆是看风景,现在是沉浸式体验生活。”这是游客对我州旅游发展变化最直观的感受。“十四五”期间,我州打破传统观光游局限,构建起多元化“旅游+”融合业态矩阵,彻底改变了2020年前以单一观景为主的旅游格局。 普达措景区升级推出冰雪游、帆船体验等特色项目,2024年二次消费收入占比突破60%;曾因经营困境被摘牌的石卡雪山景区,经对标5A级景区标准升级改造后重焕生机,2024年9月试营业以来,打造戏雪乐园,推出冰雪徒步等项目,填补冬季旅游空白,累计接待游客超4.1万人次,游客满意度达95%以上,以前我州冬季旅游几乎处于“淡季歇业”的状态得以彻底改观;虎跳峡景区从简单的峡谷观景地蜕变为全国知名的徒步胜地,2024年徒步游客接待量较2020年增长超3倍;“今生情定G214”自驾游IP引爆社交网络,沿线观景台、休憩点从2020年的12个扩建至38个,自驾游占比从35%提升至58%……截至2024年末,近半数A级景区实现二次消费收入超门票收入,较2020年的占比不足15%实现质的飞跃。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嵌更让热度变得持久。2020年,我州279项非遗项目中仅32项进入景区展示,而“十四五”期间,黑陶制作、藏绣编织等非遗项目全面走进景区,形成“景区+工坊”的沉浸式体验模式。迪庆藏香制作技艺传承人江参的松林藏香非遗传承馆,因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在此取景成为网红打卡地,2024年接待游客量达18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近20倍;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黑陶艺人拉茸肖巴与设计师合作,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器物,其设计的牦牛形象黑陶锅成为爆款,订单排期长达一年,而2020年,其工坊仅能收到本地零星订单;该市小中甸镇手工艺人洛瑢曲吉设计的牦牛玩偶在“山川屿里”文创店月销上百只,文创产品从2020年的不足50种,发展到2024年的数百种。 “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节庆体系日趋成熟。在第三届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旅游节期间,连续100天的精彩活动轮番上演——从展现历史底蕴的民族歌舞剧《千年回响》到具有地方特色的香巴拉篮球赛,内容丰富、亮点纷呈,较2020年全年仅举办6场大型文旅活动的规模大幅扩容。一系列文旅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激活我州文旅发展活力。 民宿经济:乡村振兴的活力引擎 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纳帕海畔的贡比村,村民春初把自家院子改造成民宿,推窗可见雪山草原,游客还能体验捡松茸、穿藏服,不仅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更成了家乡的文化“推介官”。这样的场景近年来在我州随处可见,而2020年,全州民宿及精品酒店仅有150多家,且多集中在独克宗古城周边。 “十四五”期间,我州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覆盖高、中、低端的多元化住宿体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艳群通过改造祖传老宅,打造了“慢来悦”民宿。2024年收入突破50万元,较2020年开业初期的8万元增长超过5倍。同时还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带动20多户村民增收。德钦县玉杰村积极发展“野奢型”民宿集群,引进“松赞”“丽世”等品牌,村民以土地入股,122户村民年均分红超2.6万元,而2020年,该村人均文旅收入不足3000元。从民宿服务员到民宿老板,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尼史村的孙诺拉初通过改造藏房、增设捏糌粑等体验项目,实现收入飞跃,2024年营收40万元,较2020年打工年收入翻了近12倍。 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是文旅富民的生动注脚。我州出台民宿管理方案和评定标准,开展技能培训超200场次,参训人员从2020年的800余人次增至2024年的5000余人次,从业者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24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52亿元以上,35%以上的群众通过从事文旅相关行业实现增收。德钦县奔子栏镇玉杰村通过发展民宿产业,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7万元,较2020年的零收入取得重大突破。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尼史村20余家民宿催生“本地房东+外来运营”的合作模式,让牦牛肉、酥油等本地食材直达游客餐桌,食材采购价较2020年上涨40%。民宿不仅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更留住了乡村的人气与希望,2024年,全州旅游从业人员达12.6万人,占总人口的30.7%,较2020年增加3.2万人。 基建与品牌:双轮驱动的坚实根基 文旅市场的持续升温,离不开硬件升级与品牌推广的强力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州彻底改变了2020年前“对外交通不便、景点分散孤立”的困境。2023年11月,丽香铁路通车,我州迈入“动车时代”,昆明至香格里拉最快通行时间从2020年的8个多小时缩短至4小时41分,截至2024年5月,丽香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18.3万人次,带动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3天延长至4.1天。“00后”藏族列车员格茸培楚感慨:“铁路让父老乡亲走出大山,也让全世界游客走进香格里拉。”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持续加大。2024年,我州文旅固定资产投资达8.17亿元,同比增长100.7%。总投资7.47亿元的全域观光文旅项目开工建设,串联起独克宗古城、纳帕海、松赞林寺等核心景点,30公里特色旅游线路将分散美景串珠成链,较2020年的12公里旅游线路增长150%。普达措景区完成两期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2020年的3500万元增至2024年的1.2亿元,新增生态步道15公里、智慧观景台8个,游客承载量从每日5000人提升至1.2万人。 品牌影响力的扩大更让“香格里拉”名片走向世界。迪庆主动融入“大香格里拉”区域发展格局,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借力直播推介、微短剧拍摄等扩大影响力,宣传模式实现全面升级。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达3122.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2.9亿元,双双远超“十四五”规划2025年末指标。2025年上半年,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同比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入境游客量更是实现翻倍增长。 从铁路贯通带来的时空重构到民宿经济激活的乡村蝶变;从非遗工坊里的文化传承到冰雪徒步中的业态突破,每一个数字跃升的背后,都是我州打造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迪庆,已从观光目的地蜕变为生活体验场,从地理名词升华为“心灵符号”。游客用脚步丈量的不仅是风景,更是全州各族群众的热情与匠心;村民收获的不只是收入增长,更是文化自信与家园振兴的双重喜悦。未来,世界的“香格里拉”将继续以开放之姿、创新之力,把文旅融合发展画卷描绘得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