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扮靓大理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17 09:38:24

一直以来,大理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生态文明扮靓大理

洱海保护显成效

初冬时分,走进大理,洱海碧波上海鸥翩飞,环洱海公路上,骑行的、徒步的、驾车的,三五成群,沐浴在阳光中,嬉笑在树荫里,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前,洱海环湖截污工程PPP项目正紧张地进行着,处处热火朝天。“今年力争完成投资14亿元,争取提前半年完工,让工程尽早发挥作用。”大理市副市长张勇站在施工现场说,“目前工程已全线开工,挖色、双廊、上关、湾桥、喜洲、大理古城新建6座污水处理厂进展顺利。”

“洱海是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州环境保护局局长李劲松说,多年来,白州儿女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以生态立州,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从点源、面源、流域、生态等全方位治理,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再到“生态之治”的转变。洱海水质连续9年保持在II类和III类,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洱海流域成为贯彻落实“水十条”的样板。洱海保护模式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总结为“循法自然、科学规划、全面控源、行政问责、全民参与”的二十字经验向全国推广。

当前,州委、州政府建立严格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深入推进依法治湖、工程治湖、科学治湖、全民治湖。全力实施《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综合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具体落实8个专项子规划,开局良好。

生态屏障更牢固

置身鹤庆草海,犹如进入画中。“这里是鸟类离人类最近的地方,是摄影家的天堂。”鹤庆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高级顾问李纯说,“11月份,进入观鸟的最佳季节,延续到次年的3月。最近统计有4000余只候鸟来到鹤庆湿地,最多时候上万只。”

“鹤庆草海最深2.6米,平均1.6米,达千余公顷,是我省重要的水禽越冬场所之一。10多年来,先后投入1.1亿元实施了退塘退耕退渔、有害物种清除、水位调控、湿地恢复等项目,水质从IV类上升到III类,草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李纯说。

“洱源的东湖湿地,已建成湿地6000余亩,每年七八月份,荷花盛开,游人如织。”洱源县湿地保护管理局长杨润辉说,洱海西湖及茈碧湖等部分湿地建设效果显现,洱源县目前建成湿地1.1万亩,湿地建设仍在稳步推进。

“大理州建成湿地近9万亩,鹤庆湿地、剑川剑湖、洱源洱海源头、大理洱海湖区等四片湿地成为云南高原湿地中的典型。”大理州林业局局长程永标说,大理成立了“大理州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综合推进全州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开创了湿地保护治理的新道路。11月4日,在大理举行了“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肯定了大理在湿地立法、保护、恢复、利用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发表了重要的《大理宣言》,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全球视野下的长江流域。

“林业兴、则大理兴、生态兴、文明兴。”程永标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天蓝’需要林业来维护,‘地绿’需要林业来担当,‘水清’需要林业来守护,‘宜居’需要林业来营造。”目前,“森林大理”建设扎实推进,全州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时期的58.21%提升到“十二五”末的60.27%,森林蓄积量由8637万立方米增加到1亿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95%,高等植物有3643种,陆生野生动物495种,建成州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滇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更加巩固。

“三清洁”净化家园

“不但要地上干净,街道干净,要让树上的叶子也一尘不染,每隔几天就要冲洗。”大理市大理镇龙下登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张建春说,无论贫富,家家流水,户户养花是他们的传统。

“哪一个地方收集了多少垃圾,运输、处置、焚烧了多少垃圾,一目了然。”大理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信息中心主任赵红芬指着“大理市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大屏幕说,有现场图像、数据、运输车上有GPS定位系统,实时动态监管犹如人在现场。该系统2015年7月被国家发改委推广成为全国首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典型案例之一。

“‘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的‘三清洁’扎实推进,效果显现,大理三清洁的模式在全省推广。”大理州委政研室主任、大理州生态委办公室主任谭利强说,大理开展“三清洁”、生态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洱海保护月、大手拉小手、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等一系列活动,全民爱护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共建共享意识增强。

据介绍,大理州围绕2020年建成国家生态州目标,实行生态创建时间和任务倒逼机制,大理、洱源、剑川建成省级生态市(县)通过考核验收,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46个,州级生态村798个。创建省级“绿色学校”54家,省级“绿色社区”24家,省级环境教育基地3家。

大理州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鼓励引导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公益节能降耗技改项目,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小。洱源县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并荣获“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大理市获评“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和“世界生态名城”。

立法推进生态美

记者随着“大理环保世纪行”走访了大理州的多个县市、乡镇,见证了彩云常驻,山川秀美的大理。“多年来,大理环保世纪行,紧紧围绕社会关心、关注的环保问题,深入宣传报道大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和经验,推进了环境保护工作。”州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主任鲁文红说。

“漫步苍洱间,海西片区,很少有高过3层楼的房子,多为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与苍洱山水相映衬,和谐统一。”州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倪永华说,“这些都源于意识早,起步早,法律法规制定走在了前面,避免了高楼林立。自从州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制定法律法规的优势,加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先后制定了1个自治州条例,15个单行条例,其中有7个条例就涉及生态文明保护,立法的重点就是突出生态环境。”

“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和谐。”州政府副秘书长吕实才说,大理州作为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先后颁布实施了《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大理州湿地保护条例》等法规,并严格执行,依法保障了生态安全。同时,编制和施行了《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大理生态州建设规划》《大理州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州创建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大发展规划。

“生态补偿拿出真金白银,考核干部要考核生态文明。”吕实才说,大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改革、完善,稳步推进。率先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联合联动综合执法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动全州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从制度上保障了大理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云南日报 记者 管毓树/文 通讯员 杨继培/图)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