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相册——他们是谁?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15 11:30:25

云南墨江5.9级地震发生后,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抗震救灾中,让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一起分享、传递这份感动和爱心。他们是——

 

影像一

地点:墨江鱼塘镇

人物: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支队

(记者 王博喜莉 通讯员 张宏辉 文/图)9月8日10时31分29秒,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境内发生5.9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普洱支队立即启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第一时间集结50名官兵组成墨江抗震救灾救援队紧急奔赴灾区救援。

快点儿,灾区人民需要我们!

“我们后面没事,你开快点儿,早一点赶到灾区,灾区人民需要我们。”运兵车里,正在用对讲机与指挥车保持通讯的是勐马边防派出所副教导员蔡俊焘。

当天16时30分,救援队克服道路崎岖、交通阻断、通讯干扰等难题,经过5小时的行军,抵达墨江鱼塘镇。到达灾区后,救援队顾不上休息,按照“一个干部带一个班战士”的小组模式,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先后深入鱼塘镇玉鲁村嘎勒村民小组、地扎村民小组,景平村回头山村民小组、梁子寨村民小组开展排查危房、搭建帐篷、救助灾民、统计灾情等工作。

让群众住进帐篷睡个安心觉

“房子被震坏,大家都没有住的地方,有的村民领了帐篷,但又不会搭建!”鱼塘镇玉鲁村嘎勒村民小组村民李杰难掩家里房屋受损的忧伤和无奈。

为了让受灾群众尽快有个安身栖息场所,救援队有针对性地对救灾力量进行重新搭配,在抗震救灾前线成立了一支“帐篷兵”,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从选点到运送,官兵们扛着几十公斤的帐篷零件穿梭在灾区几个村民小组的蜿蜒山路上,不分昼夜为灾民搭建帐篷。短短2天时间就为村民搭建帐篷187顶。

“终于可以睡一个安心觉了。”住在帐篷里,村民们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不忘初心再出发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公安边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

“虽然我们就要脱下军装,但只要我们还穿着军装一天,就还是一名军人,就应该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晏婷婷是救援队一分队唯一的一名女战士,她说,作为这支部队的其中一员,每名官兵都牢记使命担当,改革不改志。

鱼塘镇前往玉鲁村嘎勒村民小组有25公里,由于修建玉磨铁路,过往大货车较多,道路受损严重,三米一小坑五米一大坑,运兵车从鱼塘镇到玉鲁村嘎勒村民小组整整走了2小时。“这也许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穿着军装参加抗震救灾了,我们不想在最后的军旅生涯留下任何遗憾。”参加此次救灾的支队运输队指导员徐闯闯的妻子马上就要分娩,但是他在接到部队集结的通知后,立刻背上背包,调派车辆,组织人员和物资登车,冲在救援的最前面。

影像二

爱心不分地界的志愿服务队

地点:墨江通关镇丙蚌村

人物:红河州志愿者协会户外志愿者服务队

(记者张珂嘉/文 普洱团市委/图)“爱心不分地界,在灾难面前我们要共渡难关。”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丙蚌村地震灾区,记者遇到了一支从红河州赶过来的志愿服务队。

“这次到灾区一线的志愿者有5人,都是第一时间申请前往灾区的。”红河州志愿者协会户外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瞿兆河告诉记者,9月8日,在得知墨江遭遇5.9级地震后,大家就立即赶往墨江和当地志愿者汇合赶赴灾区支援。

“我们是一支专业的志愿服务队,到达灾区后队员们兵分几路,到各个村组进行排查。当得知当地急需志愿者整理灾区物资时,志愿者们用‘流水作业’的方式,帮助受灾群众转移物资、搭建帐篷、走村入户排查安全隐患,避免二次灾害发生。”采访中,瞿兆河向记者回忆起几天来在灾区的点滴。“印象最深的是在走村入户排查安全隐患时,发现还有一位66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大家就联合救援队一起帮老人清理好废墟,搭建起帐篷,铺好床单被褥,老人拉着我们的手不断地说谢谢。”

结束对瞿兆河的采访时,记者在丙蚌村看到有近30名志愿者正有秩序地参与当地救灾志愿服务,不少志愿者的衣服都湿透了。

影像三

抗震救灾中的“生力军”

地点:墨江通关镇人物:民兵队伍

(记者 付颖 通讯员 李永能刘嘉闽文/图)在灾区一线,随处可以看到民兵忙碌的身影。人多力量大、用兵可持续的优势让民兵成为此次救灾的“生力军”。

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丙蚌村,来自墨江的民兵们正井然有序地进行危房排险、搬运物资、搭建帐篷、建安置点等工作。记者了解到,从地震发生后到进入到灾区一线的20多个小时里,民兵们不眠不休,持续奋战,在丙蚌村借且村民小组,排除危房险情20余户,道路抢通后连夜搭建帐篷20余顶,搬运家具等物品200余件;在丙蚌村挖野村民小组,排除危房险情20余户,搭建帐篷10顶;在曼博村岔河村民小组,搬运石棉瓦等建筑材料100余件,搭建帐篷5顶……

地震发生后,墨江县武装部立即按照应急预案通知联珠镇应急民兵排集结,通知全县各乡(镇)武装部长迅速收集受灾情况,通知各乡(镇)民兵队伍做好准备,及时参与救灾。县武装部部长带领正在参加人武部新兵役前训练和正在参加军训的民兵25人赶往通关镇参与救援。

据统计,截至目前,墨江共出动民兵2500余人次,共帮助灾区搭建帐篷1200余顶,搬运并发放棉被、折叠床、花油布等救灾物资4500余件。

影像四

群众危难时刻的“硬靠山”

地点:墨江联珠镇曼平村大老洼村民小组

人物:大老洼党小组5名党员

(记者廖智若愚 文/图)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曼平村大老洼村民小组与通关镇牛库村、丙蚌村之间仅一江之隔,在云南墨江5.9级地震中,大老洼村民小组28户农户住房均不同程度受损。地震发生后,曼平村党总支岩子脚党支部大老洼党小组的党员们身先士卒,积极组织村民开展自救。

震后的第一时间,大老洼党小组长陶东苹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召集党小组的其余4名党员召开紧急会议,召集村民在安全地点集合。村民们集合后,在了解到还有3名行动不便的老人仍滞留在屋子里,党员们马上组织村里的青壮年将被困的3名老人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救援队伍到达后,在党员们的组织下,村民们配合救援人员开始搭建帐篷。同时,党员们轮流通宵守夜,确保村民们不受二次伤害。震后的第二天,大老洼党小组商议决定,把村里的青壮年分为4个组开始灾后自救:一组负责道路清障工作,确保道路通畅;二组负责集体食堂的搭建,确保村民们有热饭吃;三组负责组织村里的妇女掰玉米,保证秋收;四组负责震后临时公用厕所的搭建。在党小组的带领下,村民们各司其职,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9月11日,记者在大老洼村民小组看到,村里的道路已经畅通,村民已经开始晾晒玉米,大家纷纷对记者说:“感谢党小组在震后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他们在,什么困难都不怕!”

影像五

抗震救灾现场最美的那抹橄榄绿

地点:墨江鱼塘镇玉鲁村

人物:普洱市公安边防支队卫生队卫生员晏婷婷

(记者王博喜莉吕禾通讯员张宏辉)云南墨江5.9级地震发生后,作为医护人员的普洱市公安边防支队卫生队卫生员晏婷婷,背上背囊,携带医疗器具随支队抗震救援队,紧急向震中墨江县通关镇出发。

地震当天16时30分,经过5小时的艰难行军后,安全抵达墨江鱼塘镇。晏婷婷随队伍一起在等候任务分配。

“还有女兵参加救灾,这不是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才行。”过往的群众看见救灾队伍里有女兵这样说道。

“谁说女兵不如男,我是军人,抗震救灾我能行,也能完成任务。”晏婷婷铿锵有力地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9月9日8时,根据任务分工,普洱市公安边防支队负责鱼塘镇受灾较为严重的玉鲁村、景平村的救灾工作。晏婷婷被分在一分队,前往鱼塘镇玉鲁村。

由于地震道路塌方,前往玉鲁村地扎组5公里的山路得徒步前行。

除了背好自己的行李,综合治疗包也有5公斤多重,晏婷婷负重上山确实不容易,但是她一直没有掉队,随分队安全到达玉鲁村地扎村民小组。随后,晏婷婷所在的医疗队在卫生院医生的带领下开展工作。

在75岁的张存芝老奶奶家,晏婷婷配合支队卫生队医生罗强对老人的病情进行了诊断,按照医生的医嘱开好药。

“奶奶,这些药一天吃三次,白色的药一次4颗,黄色的药一次3颗,您要记住”。

由于张奶奶是少数民族,加上耳聋,语言交流不是很顺利,晏婷婷用手比划着,反复把用药量和次数跟老人说清楚,直至老人确定明白后才安心地收拾自己的综合医疗包和器材。

“你们真是太好了”。张存芝老人突然哭了起来,在一旁的晏婷婷赶紧扶着老人,安慰老人有国家、有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不用担心,大家一定会战胜灾难的,老人情绪才慢慢平静下来。

听说84岁高龄的杨存增老人瘫痪卧床10年了,医疗队马上前往他家进行了检查。由于老人瘫痪时间太久,小腿、大腿肌肉已经严重萎缩。

“阿姨,家里人要经常给老人按摩,您看按摩动作是这样,位置是在这里。”晏婷婷一遍又一遍地教老人的家人按摩手法。

“下面那家的刀正清老人地震时把胳膊给摔伤了,我们去看看吧”。卫生院的李医生说。

医疗队人员马上赶往老人家中……

“一下午的时间马上就过去了,可是还有好多活没干完”。到吃晚饭的时候,晏婷婷向带队医生罗强说道。

截至9月10日18时,晏婷婷所在的医疗分队开展卫生防疫消毒21场次,义诊群众73名,发放价值2500余元的药品。晏婷婷和队友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灾区最美的一抹橄榄绿!


责任编辑:实习生 师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