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南诏故里焕新姿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11 09:13:20

  2014年至今,全县有26401人稳定脱贫,40个贫困村出列,2个贫困乡镇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7.19%下降至2017年的1.26%,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近年来,巍山县探索建立“群众会议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领导干部带头召开群众会议,由“一把手”担任召集人并重点宣讲,按照脱贫攻坚挂乡包村工作安排,建立群众会议挂包责任制。同时,邀请农技人员、致富能手等乡土人才,就群众关心的问题释疑解惑。群众会议内容聚焦脱贫攻坚,讲清楚脱贫攻坚政策和谋划发展思路,收集民意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用身边先进典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截至今年6月,全县召开群众会议9000多场次,培训群众28万余人次,群众会议实现村组全覆盖,提升了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精气神。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巍山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以目标倒逼工作进度。县、乡、村都有各自的脱贫攻坚“作战图”,让每一名干部感到使命在前,压力在肩。

  立足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在探索和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帮扶方式的基础上,创新“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利益链”为一体的产业脱贫致富“升级版”,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保险”的运行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

巍山:南诏故里焕新姿

  近年来,巍山县委、县政府坚持“真正把最贫困群众找出来,用最好的政策来帮扶。”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满怀斗志投入脱贫攻坚战。

“压力在肩”狠抓落实

 走进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一幅“作战图”格外醒目,清楚标明10个乡镇的指挥员、参战单位、作战单元、攻坚任务。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巍山县以目标倒逼工作进度,县、乡、村都有各自的脱贫攻坚“作战图”,每项任务按十字坐标标记,横标定项目定目标,纵标定职责定时限,明确各级承办的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推进计划。

“3年来,从县到村的‘作战室’里,夜半三更经常灯火通明。”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宣传组组长邓自标说,“挂图作战”让每一名干部感到使命在前,压力在肩。乡镇有脱贫攻坚示意图、目标任务表、精准施策表、项目一览表;村有脱贫攻坚示意图、目标任务表、贫困人口进出动态表、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表、重点工作落实表。贫困户门口有“挂钩责任公示牌”,让脱贫帮扶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五抓五促”病有所医

“3年来,巍山县在健康扶贫中着力抓体系建设,促能力提升;抓政策完善,促便民惠民;抓分类建档,促集中救治;抓政策宣传,促群众知晓;抓医生签约,促服务家庭。”县卫计局局长丁林丽介绍, 巍山县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合规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90%,大病集中救治,做到“一人一档一方案”,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2017年底,全县投入健康扶贫财政专项资金1468.23万元,整合补助资金820.41万元,实施41个标准化贫困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层层对口帮扶,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抓实“一站式”、“先诊疗、后付费”等惠民便民措施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贫困人口方便看病。抓实预防为主、保障健康,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老百姓的健康意识,让贫困人口尽量少生病。全县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馨安工程”关爱老少

   “巍山县实施‘馨安工程’,让全县所有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都有1名以上党员或干部结对联系,实现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的无缝对接,构建起党委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爱帮扶模式。”巍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罗贵雄介绍,大仓镇率先探索实施的以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为主的“馨安工程”,迅速在全县各乡镇开花结果。

“馨安工程”建设“八有”服务中心:有一个功能齐备的活动室,有一套完整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基本资料台账,有一支稳定的帮扶队伍,有一名值班管理员,有一个阅览书柜,有一本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情况的登记簿,有一部联系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亲情电话,有一套科学的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切实为外出务工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四链融合”共同发展

    巍山县在探索和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帮扶方式的基础上,创新“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利益链”为一体的产业脱贫致富“升级版”,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保险”的运行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巍山县农业局局长沈看周说:“探索‘四链融合、共同发展’产业发展新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产业兴旺注入了新动力。”   

  巍山县“一县一品”和“一乡一业”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长足发展。到2020年将扶持100个合作社发展生态养猪产业,扶持100个合作社打造以云岭牛为主的优质肉牛养殖产业,扶持100个合作社发展荷包头、树头菜、白芸豆、小米辣等乡土特色产业,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县委书记:“新征程上不辱使命”

 “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责任层层压实、政策完全落地、工作全面落实。”日前,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委书记常于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常于忠介绍,全县层层压实责任,实现挂包帮全覆盖,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创新实施低保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两户合一”,村村有帮扶计划、户户有帮扶项目,近3年投入扶贫资金59亿元。

按照“长短结合、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原则,巍山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常于忠介绍,全县创新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帮扶模式,有26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共计帮扶3146户贫困户,实现基层党组织、农户、企业三方共赢。同时,注重补短板,脱贫工作覆盖全县农户。推进“一乡一品、一村一业”产业集约化发展,加大“党支部+贫困户+X”产业帮扶模式推广力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目前,全县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常于忠介绍,投入教育扶贫资金6.6亿元,2016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建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机制。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少得病”。累计实施住房项目26105户,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问题全面解决。为了增强发展动力,全县深入开展了万名干部“大下乡、大入户、大宣讲”行动、“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我是扶贫一线共产党员”主题活动,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新征程上不辱使命。”常于忠说,要持续提升脱贫村的综合实力、脱贫户的收入水平,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稳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确保巍山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两户合一”精准帮扶

 

“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好,我们家住上了新房,儿子也在春节前结婚了,我多年的心愿实现了。”日前,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五印乡鼠街村委会付去妈村苗族群众罗德文谈及往事满怀喜悦。

“我们对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进行精准识别,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农村低保户‘两户合一’工作,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真正把最贫困的群众找出来。”五印乡鼠街村党总支书记沈家宝介绍,付去妈村由于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村民几乎无经济来源,有27户是低保户,在开展“两户合一”工作中,将27户低保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23户搬迁到付去妈集中安置点,建成了养殖小区养殖能繁母牛、母猪,种植了柑橘。

“低保户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两户合一’工作,就是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收入较低的农户纳入到低保户中,把低保户中有一定劳动能力,通过扶持可以脱贫的农户纳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实现低保户与建档立卡户的政策有效衔接。”县扶贫办副主任毕增文说。自2015年12月,实施“两户合一”以来,共开展了6轮集中遍访,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一户一策、一户多策”,制定10个乡镇83个村(社区)、822个自然村的脱贫帮扶计划和8214个到户脱贫帮扶计划,3年来完成投资59亿元,做到了“户户有帮扶计划、家家有项目扶持”。

带动群众 一起奔小康

 

“从前,我们大春种植玉米每亩收入600元左右,现在罗勇书记带领我们种植玉米青贮饲料,每亩比原来多收入1500多元,我家10亩玉米青贮饲料收入2万多元。”在山地里收割玉米青贮饲料的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五印乡新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闭家伟高兴地说,村党总支书记罗勇带动新街、白池两个村的200多户村民,种植玉米青贮饲料1500多亩,计划收购玉米青贮饲料7000吨,带动种植户增收200多万元。

罗勇创办了巍山县勇鑫肉牛养殖合作社,发动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05户社员养殖户养牛1000多头,带动养殖规模在5至15头的养殖户200多户。他说:“我们要带头创业,再带动周边的群众发展,一起奔向小康。”

巍山县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主战场,有1.2万多名党员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我是扶贫一线共产党员”专题活动,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一场党员(群众)会、讲授一场党课,开展一次“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惠民政策。全县在职党员每人结对帮扶1至2名贫困户;鼓励在职党员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结成“一对一、多对一”帮扶关爱对子;因地制宜指导发展畜牧业、种植业、加工业;推行“党支部+贫困户+X”产业帮扶模式,让贫困户稳定分红。

搭建两个平台促就业

“我觉得来这里做活不仅离家近,而且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镇小围埂村村民杨春艳打工的地方,正是大仓镇团结村村民王秉富回乡创办的企业——巍山县鑫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6月,他将200万元创业贴息贷款用于核桃仁加工、销售和生产核桃新产品,每天吸纳周边70多名村民务工。

巍山县人社局、大理白族自治州千里马职业学校,今年举办创业初级架子工培训班。半个月时间里,有54名务工人员学习架子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颁发架子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庙街镇营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夏军长高兴地说:“我在建筑工地当小工,有了一技之长,工作也好找了,收入也增加了。”

巍山县积极搭建县内、县外两个服务平台,在83个村(社区)开设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在大理经开区设立了巍山县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关服务站,提供签订用工合同、开展教育培训、跟踪管理服务、劳动保障维权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直接促成转移就业4080人。同时,巍山县把有技术、有经验的农民工“请回来”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和微型企业培育扶持贷款1321户17169万元。针对企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打造巍山家政务工品牌,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就业7867人。2017年,巍山县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2805人。

云南网记者 庄俊华 董有喆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