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泥泞不堪、生活污水横流、垃圾堆积如山……这曾是维西县塔城镇柯那村柯功村民小组留给人们的印象。如今,走进这个藏族、纳西族聚居的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公路、清澈的河水和掩映在浓荫中的特色民居。谈及巨变,73岁的藏族老党员和德相感慨道:“我们柯功现在就是一个大花园!”
这场蜕变始于今年4月。随着投资600多万元的柯功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启动,这个自然风光优美但昔日人居环境“脏乱差”的村庄迎来了转机。
项目建设的关键在于凝聚人心。当组内公路提升改造工程遇到困难时,柯功村民小组组长、共产党员和耀华率先垂范,主动让出长2米、宽1米的耕地。与此同时,他还按照“党员+”服务群众制度动员2户群众让出耕地。像和耀华一样,柯功村民小组25名党员用实际行动落实“党员+”服务群众制度,喊响做实跟我上,用拉家常的方式跟群众交心谈心,为群众解除心上的疙瘩,唤醒群众主人翁意识,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中来。
“如果问我为什么让出地来加宽公路?因为建设美丽家园人人出力,人人受益!”村民肖志荣的话表达了群众的心声。在柯功村民小组,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项目实施前,村民们积极建言献策,让项目建设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在项目建设中,村民们以无私奉献为荣,在推进墙体立面装饰工程时,主动拆除破旧棚屋;在推进污水管网建设时,排污管需要经过部分农户家庭院,大家不仅没有反对,还主动清理庭院内的杂物;道路拓宽工程施工需要拆除部分村民家院墙,村民不仅自己动手,仅用3天就完成全部清理工作。项目完工后,柯功村民小组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治小组和设施维护小组,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像爱护自家的庭院一样爱护公共设施,主动承担起管护责任,定期检查道路、污水管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用自觉行动呵护着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
美丽乡村建设也成为了促进民族团结的平台。项目优先聘用当地农民工92名,发放工资93万元,各族群众共享了项目建设成果,增进了施工单位与当地各族群众的友谊。施工单位、村民小组建立了互帮互学机制。施工单位员工教当地群众学习普通话,采取“实地演练”的方式,为当地农民工传授技能;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教施工单位员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和民族民间歌舞,双方在相互学习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动局面。针对施工会产生的粉尘、噪音等问题,施工单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主动采取洒水降尘、错时施工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噪音、粉尘污染。
柯功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按照“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美丽乡愁”的要求,加强垃圾、污水等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项目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依托改善后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优势发展土猪、土鸡、板栗等产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群众收入。
责任编辑:鲁茸追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