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格里拉市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严格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将绿水青山持续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确保群众持续增收。



食用菌产业鼓起百姓“钱袋子”
香格里拉市森林资源丰富,野生食用菌和森林资源种类繁多,该市加大以松茸为主的林下采集产业规范化管理,在保护好野生菌资源的同时,积极推广人工促繁和规范化、仿生栽培技术,特别是在松茸等珍稀菌类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同时,大力发展羊肚菌等人工种植菌类,形成了“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既稳定了产量,又保护了菌种资源。


深秋时节,走进香格里拉市三坝乡江边村,香格里拉市润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一片繁忙景象。10多名工人正在加工羊肚菌营养袋,为来年种植羊肚菌做准备。章学礼是三坝乡江边村的致富带头人,他凭借灵活的头脑,带头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从最初的18亩发展到如今的682亩,带领当地群众“闯”出增收致富的一片天。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5个野生菌保育基地,建设松茸产业园区,拥有食用菌种植、加工及销售企业4家,以松茸为主的食用菌综合产值达79286.89万元。


林药产业托起群众致富新希望
在虎跳峡镇红旗村,层层梯田里种满了重楼、当归、珠子参等中药材,农民在田地里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该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志生介绍,从2017年起开始大面积种植药材,如今全村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香格里拉市充分利用林下荫蔽、湿润的环境,引导企业和合作社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当归、重楼、秦艽等珍贵中药材。通过建立种植标准,强化技术指导,确保林下中药材的品质,打响了“香格里拉林下药材”的品牌。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林下中药材种植10334亩,产值达8525.21万元。



林下养殖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
香格里拉市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通过“公司+基地+牧户”的方式,鼓励群众在林下适度发展藏香猪、土鸡等特色养殖业,截至目前完成林下养殖面积达5203亩。林下养殖品种主要有藏马鸡、藏香猪、鸡、牦牛、绵羊、尼西鸡、黄牛、生猪等,年产值达14191.1万元。




木本油料产业绿了青山富了民
香格里拉市立足资源禀赋,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木本油料产业作为促进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并进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市委、市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支撑、品牌打造等多项举措,全力推动木本油料产业扩规、提质、增效。通过科技引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走精深加工路线,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出了高原核桃油、橄榄油、核桃乳及橄榄油化妆品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努力将木本油料产业打造为支撑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市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10.15万亩。



林旅融合为群众致富注入新活力
香格里拉市森林资源丰富,该市依托森林草原景观开发生态旅游,成为发展的又一亮点。通过开发森林徒步、自然教育、康养度假、采摘体验等特色项目,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亲身感受林下产品的产出过程,极大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实现了“观林景、品林味、享林养”的多元体验,普达措、哈巴雪山、虎跳峡、白水台、石卡雪山蓝月山谷、巴拉格宗大峡谷、纳帕海依拉草原、千湖山、阿布吉以及上江乡至小中甸镇的红军长征徒步路线成为香格里拉的旅游热点。截至目前,全市森林旅游及景观总收入达109501.545万元。



●●●●
香格里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全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深化产业链建设,加强品牌塑造与市场开拓,努力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培育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柱产业,让“香格里拉”这块金字招牌。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鲁茸追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