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背上行囊、踏上山野,已成不少人休闲度假的新选择。随着全民健身战略深入推进,户外运动旅游正成为文旅产业升级的“黄金赛道”。《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我国户外爱好者年均消费达2000—5000元,“80后”“90后”扛起消费主力大旗。这对于地处“大香格里拉”核心区的迪庆来说,无疑是打造世界徒步胜地的重大机遇。
一、天赋异禀:迪庆的户外“家底”有多厚?
迪庆户外运动资源丰富,从雪山、峡谷到湖泊、草原,几乎囊括了所有高原地貌,是登山、徒步、漂流的绝佳场地。
梅里雪山虽因保护禁止商业登山,但其脚下的雨崩徒步线路却是“网红打卡地”。而虎跳峡高路徒步线路则被《国家地理》评为全球十大经典徒步线路,2024年接待8.5万游客,沿线20多家民宿、餐饮店一年营收超5000万元,实现了一条线路带活一片区域。
文化底蕴让迪庆的户外体验“加分”。迪庆的户外线路自带“故事感”:松赞林寺周边的转山徒步线路,能路过百年藏族古村落;茶马古道骑行环线串联起独克宗古城、尼西,骑累了还能在古驿站里喝杯热茶,听老人讲马帮往事。这种“动起来看风景、停下来品文化”的模式,让旅游的“含金量”大幅提升。
政策红利为迪庆添了一把“火”。云南省出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把迪庆划入“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集聚区,明确支持其建设世界徒步胜地。
如今,迪庆的户外产业已初具规模。连续举办11届的“梅里100”极限耐力赛累计带动经济效益近4亿元。2024年,全州文旅产业增加值超41亿元,占GDP的13.5%,35%以上的群众靠文旅吃饭。雨崩村、尼汝村这些曾经的偏远村落,靠徒步旅游实现了蜕变。
二、破局提质:多维度发力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迪庆要持续探索创新户外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释放资源潜力,推动户外旅游从“资源驱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世界徒步胜地。
完善政策与监管体系是首要保障。一是制定细化地方专项政策与配套设施标准化建设,积极融入云南省“一圈两区三带四网”的产业布局。出台安全管理细则,明确登山、徒步的安全规范与服务标准。二是构建综合性实施与监督反馈机制,确保政策执行与标准化建设得到有效实施。明确责任主体与实施规划,合理分配资源和责任;同时引入科技手段强化监管;此外,还可搭建游客反馈快速响应平台,实时收集意见建议,动态调整政策措施,确保行业规范有序运行。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快进漫游”交通网。一是健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改造一批功能齐全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关键节点服务设施及环保设施。二是推进“快进漫游”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快进”通道等级,加快推进通往核心户外景区的公路升级改造,提升通行效率;完善“漫游”路网体系,重点建设与提升一批步道、骑行绿道,形成网络化布局;开设户外旅游专线,引入新能源车辆,减少碳排放。三是开发功能齐全的“迪庆户外”智慧小程序或App,实现智慧旅游全覆盖,提升游客体验感和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数据应用,实现精准营销。
丰富产品体系,破解“四季不均”难题。一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雪山、峡谷为主的山地户外运动带,发展徒步、登山、骑行、攀岩、越野、冰雪等多元化山地运动;打造金沙江、澜沧江流域水上户外运动带,开发漂流、皮划艇、溪降等水上运动项目,建设水上运动基地;打造高原体育训练带,建设国际化的高原训练与康复基地。二是打造精品产品体系。在升级雨崩、虎跳峡等经典线路的基础上,开发观星徒步、高山植物认知、藏文化研学等主题线路;依托赛事节庆,打造“四季全时”产品矩阵,春季举办香格里拉杜鹃花徒步节,夏季推出纳帕海桨板赛,秋季承办梅里雪山国际越野赛,冬季开展石卡雪山冰雪嘉年华等,让游客四季来访皆有特色体验。同时延伸“户外+”产业链,在普达措周边建设高原康养基地,在茶马古道沿线设立青少年户外教育营地,推动单一运动向综合体验转变。
培育市场主体与专业人才,激活产业活力。一是扶持本土企业主体。给予税收减免、创业补贴,支持其与国内外知名户外品牌合作,引入先进运营理念。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联合云南民族大学、香格里拉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户外旅游管理定向培养班,每年输送兼具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的管理人才、高山向导。推行户外从业者资格认证制度,要求向导、救援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服务专业度。出台优惠政策,制定户外高端人才引进办法,搭建就业平台,吸引国内外高端户外人才落户迪庆。通过“培养+引进”双轮驱动,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提升从业队伍素质。
坚守生态底线,践行“无痕户外”理念。一是加强环保宣传。在徒步起点设立环保教育站,向游客普及高原生态保护知识并发放可降解垃圾袋;实行垃圾押金制度,游客缴纳押金,返程时交还垃圾即可全额退还。二是科学评估环境承载力。委托专业机构评估每条线路的环境承载量,对雨崩、虎跳峡等热门线路实行预约限流,避免过度开发。三是建立社区参与机制,优先招募本地村民担任环保员、向导,让群众从生态保护中获得收益,主动成为高原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强化安全保障,筑牢“安心户外”防护网。一是实行分级管理,按风险等级对户外项目实行分级备案,高海拔登山、峡谷漂流等高危项目,要求游客提供健康证明并购买专项保险。二是组建专业高原户外救援队,配齐救援直升机、无人机、卫星电话等专业救援设备,在重点区域建立30分钟应急响应圈。三是加强风险预警与提示,联合气象、地质部门搭建灾害预警平台,实时发布暴雨、暴雪、滑坡等预警信息,确保游客出行安全。
塑造品牌与创新营销,提升全球知名度。一是加强品牌建设,以世界徒步胜地为核心品牌,联合大理、丽江推出“大香格里拉”户外旅游年卡,涵盖所有户外景点与赛事资源,实现“一卡畅玩”。二是创新营销方式,与携程、美团等OTA平台合作,邀请户外KOL拍摄《迪庆徒步指南》短视频、纪录片,通过用户画像精准推送,吸引目标客群。同时办好“梅里100”“香格里拉高原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提升迪庆户外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从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到虎跳峡的奔腾江水,迪庆的户外旅游不仅是一项富民产业,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随着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迪庆必将成为全球户外爱好者的向往之地,为高原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迪庆方案”。
[作者单位:中共迪庆州委党校;本文系2025年度迪庆州党校(行政院校)系统课题“迪庆州户外运动旅游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508)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和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