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胜利完成“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支撑的科技部门,必须深刻把握全会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要求,自觉将科技创新摆在我州高质量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迪庆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科技赋能迪庆现代化的重大机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学擘画了“十五五”时期的宏伟蓝图,深刻阐释了“夯实基础、全面发力”阶段性特征的丰富内涵。全会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为迪庆这类地处高原、基础薄弱但资源富集、潜力巨大的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迪庆州的发展,短板在科技,潜力在科技,未来更系于科技。回顾“十四五”,在省科技厅的支持和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我州科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科技支撑迪庆州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机遇,聚焦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在创新投入、主体培育、技术攻关、合作交流、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在绿色矿业、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如高海拔特大型贫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普朗铜矿建成全国首个5G智能有色金属地下矿山;草莓种苗繁育技术突破及新品种培育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川贝母产业技术全国领先,成为行业标准。这些成就是“十四五”时期迪庆科技发展画卷上的亮丽篇章,也为“十五五”时期进一步全面发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首先要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于迪庆实现追赶跨越,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将全会部署要求转化为推动迪庆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二、聚焦主责主业,明确科技创新服务迪庆发展大局的实践路径
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州必须紧密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找准科技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构建具有迪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迪庆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业、绿色矿业、绿色能源等资源型产业,但普遍面临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科技创新是推动这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要持续聚焦绿色矿业、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精准梳理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在绿色矿业领域,进一步深化智能化、绿色化开采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普朗铜矿经验,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在高原特色农业领域,加强种业创新,依托“低繁高育”等技术体系,拓展草莓、中药材、特色畜禽等产业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提升品牌价值。在生物医药领域,以打造全国一流川贝母产业高地为目标,持续推进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藏药研发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开发更多像龙胆止咳含片这样的新产品。同时,要注重科技赋能文旅产业,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游客体验和管理水平。
二是深化开放合作,在更大范围汇聚创新资源。迪庆创新基础薄弱,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快速突破。必须坚持开放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要持续用好沪迪对口帮扶、昆迪合作等机制,发挥上海—迪庆联合科技研发中心作用,推进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综合科研平台二期建设,吸引更多高水平研发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迪庆或开展合作。巩固拓展与云南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探索“迪庆基地+外部研发”协同创新模式,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迪庆转化落地。积极争取承办高端学术论坛、技术对接活动,如力争2026年腾冲科学家论坛迪庆分论坛落地,提升迪庆在相关领域的创新显示度和影响力。
三是突出民生导向,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各族人民。科技创新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三区三州”科技人才选派,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围绕农牧民增产增收、人居环境改善、基层医疗水平提升等需求,开展实用技术推广、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加强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县、村建设,实施一批惠农利民的科技示范项目。强化科普基地建设和群众性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
三、坚持问题导向,突破迪庆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州科技创新仍面临诸多挑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破解创新难题。
一是着力弥补创新投入不足的短板。当前,我州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比、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必须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同时积极争取新一轮省级涉藏科技支持政策,如《科技支撑云南省涉藏州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6—2028年)》,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
二是大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我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偏少,企业创新能力总体不强。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度培育机制,强化精准服务,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三是加快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和人才支撑能力。我州创新平台数量少、能级不高,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要持续加强专家工作站、星创天地、野外科学观测站等载体建设,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益。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以项目合作、平台共建等方式柔性引进急需人才,加大本土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四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进一步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和评价机制,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畅通创新链条。加强基层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治理能力。
四、加强党的领导,为迪庆科技创新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推进科技创新,根本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深刻领会全会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的重要论述,确保迪庆科技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要自觉扛起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相关工作要求。要加强科技领域党的建设,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科技规划制定、政策落实、项目安排、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全过程。要锻造过硬科技管理队伍,提升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向“十五五”奋进的号角,州科技局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十四五”成就总结和“十五五”目标落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迪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迪庆新篇章贡献更加强劲的科技力量。
(作者单位:迪庆州科技局)
责任编辑:和雪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