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专题 文旅 评论 深度 视频 图片 104.7

德钦县奔子栏镇叶央村:党建红引领产业绿

作者:杨秋霞 余红春 央金拉姆 戴严 汪晓洁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5日 17:07:11




初冬的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缠绕在德钦县奔子栏镇叶央村的半山腰。哈充村民小组的搬迁户斯那只玛系上围裙,利落地走进醉生梦酒庄的厨房,酥油茶的醇香很快便弥漫整个庭院。擦拭着操作台上的水渍,她笑意盈盈:“老房子闲着也是浪费,现在每年能收2万元租金,我每月还有5000多元工资,日子踏实又红火。”

这座让斯那只玛实现“租金+工资”双收入的酒庄并非偶然出现。叶央村作为历史上茶马古道的咽喉之地,近年来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2018年,在村党总支的牵头下,玉央树安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如今已覆盖全村144户村民,而醉生梦酒庄正是合作社牵头打造的农旅融合项目之一——将村民闲置的传统藏式老屋统一改造,既保留了藏家建筑特色,又赋予其葡萄酒庄与民宿的新功能。











为了让酒庄稳步发展,村里不仅协调土地流转、完善基础设施,还通过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2023年至今,斯那只玛在酒庄从做饭、打扫卫生干到接待游客,不仅练就了流利的普通话,更在与往来游客的交流中看见了山外的世界。今年,同村姑娘取宗的加入让旅游旺季时接待效率倍增,偶尔得闲,她们还会去附近的葡萄地帮忙,日子像熬煮的酥油茶,越品越香醇。











斯那只玛的幸福生活是叶央村“党建红+产业绿”发展模式的生动缩影。在合作社的统筹下,村里采用“农户+企业”模式,与三家酒庄建立长期合作,从葡萄种植管护到采摘酿酒形成完整产业链,让连片的赤霞珠葡萄在冬日休养生息的同时也为村民孕育着稳定收益,亩均年收入稳定在1万元以上。而在居加村民小组的采摘园里,刚完成冬剪的阳光玫瑰葡萄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亩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












合作社的助力不止于此。为了让村民的收入渠道更宽,合作社积极收购村民家的农产品,总销售额已突破15万元,带动40余户村民增收。在保留传统种植养殖业的基础上,葡萄、蜂蜜、黄果等特色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如今,合作社正在为阳光玫瑰葡萄申报有机认证,让这些带着高原灵气的特色农产品成为游客离开时必带的伴手礼。来自浙江宁波的游客陈玲丽在酒庄品酒室内品着本地葡萄酿制的红酒赞叹:“住藏式民宿,品特色农产品,这样的旅行才有味道。”











夕阳西下,斯那只玛打扫完最后一间客房,手机响起了新的订单提示音。“今天又有几拨客人预订,得赶紧准备食材了。”她快步走向厨房,身后是灯火通明的酒庄,远处合作社的运输车正满载着包装精美的农产品驶向县城。











叶央村党总支书记格茸只玛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叶央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叶央村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持续深化“党建红+产业绿”模式,做强做优合作社经济,推动葡萄、民宿、特色农产品等多业态融合,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和雪妍

  • 新华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西藏
  • 光明网
  • 求是
  • 人民网

迪庆藏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主办  香格里拉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8 DESIGNNTEND ALL RIGHTS RESERVED

云新网前审字2008-002、2008-003号 滇ICP备09000927号   滇公网安备5334000200010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53120250005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7-8881015  举报邮箱:70835107@qq.com 

本网站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0887-8881015  举报邮箱:708351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