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向的学者,初到这个多民族聚居地,温雅婷便察觉到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藏族老阿妈说‘头晕才吃药,不晕就停’,这种‘症状驱动’的用药观念在老年群体中很普遍。”更让她忧心的是,部分老人因文化水平有限,分不清药品功效,身体不适就依赖止痛药,还有不少老年人仅通晓本民族语言,难以从汉语的健康科普中获益,成了健康的“盲区”。一年间,她的足迹遍布全州各乡镇,在一次次下乡调研中她有了一些感悟。
“多民族聚居地的健康教育绝不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因族施策。” 结合实际调研实情,温雅婷开始探索健康知识“在地化”的转化之路。针对高血压防治知识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她把专业知识融入游戏,用“吹气球”方式演示高血压危害;结合当地生活习惯,用“酥油茶少放盐”这类接地气的表达,将复杂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常识。她还融入民族文化元素,设计“减盐减糖”主题卡片、结核病预防海报日历,让健康知识真正“活”起来、传开来。


温雅婷还受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邀请录制《卫生与健康》节目,用“多转白塔多运动”这样生活化的表述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节目播出后收获大量点赞转发。她还多次为村医、家庭健康指导员等授课培训,通过“参与式教学”引导群众自主发现并解决慢性病宣教中的难题。
“小温,我开始戒烟了!”“现在总算明白为啥要少吃咸的,年纪大了更得注意生活习惯……”群众的点滴反馈,让温雅婷真切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好的健康传播从不是单向灌输,而是让专业知识‘落地生根’,变成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的生活智慧。”
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温雅婷从只会理论知识的“小温”蜕变为懂得倾听、善于共情的“健康使者”。她坚定地说:“健康传播从来都是心与心的交流。未来我会继续向基层工作者学习,用创新思维破解实际难题,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的健康安全。”

责任编辑:杨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