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荠菜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董改正 发布时间:2020-03-03 09:47:13

要吃荠菜馅的饺子?那就得去郊外自个儿采去。超市里、市场上是有卖的,但吃荠菜,又岂只是味蕾上愉悦?挎个青篾竹篮,穿着敞口布鞋,着了春衫,绾块薄美纱巾,邻妇相约了,一字儿说笑着,款款陌上行去,可不就是诗歌么?

荠菜之味在于“野”。刚过了年,风还微寒,日已迟迟,柳条上蓓蕾未绽,田野里青草初生,田埂边,坡地上,趴伏着一棵棵荠菜,锯齿边,嫩红青绿。弯腰便采么?不,不,这里荠菜太瘦,炒熟了,掐着喉咙难以下咽。不忙,别慌,咱不仅仅是冲着荠菜来的。看山,转苍翠;看水,泼珠玉;看云,独去闲;看风,晴丝转。有鸟鸣春,其名仓庚,黄莺儿,跳上跳下。白嘴鸟,飞去飞回。看的人就痴了,就不知道被人看着了,就入了春的画框了。

张洁有篇《挖荠菜》,这是豪爽的做派了,挖的可就是上面咱看到的那种——但也有乍见的欣喜,遇着的兴奋。我的童年,采荠菜用的是“挑”字,不仅有“乱草渐欲迷人眼,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味儿——这才有“寻”的乐趣,“寻到”的惊喜呢,采荠菜的乐趣,可不就在找的本身吗?还有用力方式的不同。

苏东坡初春到和尚朋友处,“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他是知道“挑”的。麦田垄上肥,荠菜当然肥嫩,他果然懂得吃。可是还有更好的他可能不知道,那就是菠菜地里、芫荽菜地的荠菜,其肥硕强过麦地里的,鲜嫩也远胜之。这是需要眼力的,更需要器具的配合,这里才见“挑”字的精准。

藏身菠菜芫荽之间的荠菜,几乎很难辨别,但难不倒老手。看到了,用手拔起吗?不行,容易断,断了就散了,得齐根剪断。这就说到工具了——剪刀,而非铲子。你一铲子下去,把人家菠菜铲起来了,那就是偷菜了,第二天保准耳根子发烫,主人骂娘了。荠菜长在菜畦上,你寻到了,左手一捋,右手持剪一挑,剪尖一合,轻“咔”一声,左手一提,一棵鲜嫩的荠菜已然在手。

说说笑笑,剪剪挑挑,春风时拂耳鬓,阳光不离春衫。微热了,鼻翼上有丝丝汗了,篮子也渐满了。便坐下来说事,笑声伴着溪水,一路流下去。三十年前,我坐在那块石头边,懵懂地听大我三四岁的同村姑娘们一边说笑,一边洗荠菜——她们完全违背了“不声不响洗荠菜”的古训,荠菜原是很难洗的。云在我的头顶,一会儿飘走,一会儿飘来。我想象着荠菜饺子、麻油凉拌荠菜,奇怪她们因何不急。

挑荠菜要趁早,到了三月三,荠菜就老成药了,用来驱虫蚁。满野的荠菜花开着,矮矮的,白白的,雪一般,阳光一般。“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仔细看,要结籽了,来年还有荠菜采,还有采荠人。春老了,那时候,鸟声更稠了,溪流更劲了,姑娘们大了。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

上一篇:初见雪山精灵

下一篇:“寂静”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