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和外婆生活在宁静的农村。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和外婆一起去三外婆家走亲戚。三外婆家离我们有十多公里远,要翻过一座山。外婆是小脚,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速度也不快,我们总是走走歇歇,要花上三个小时才能到达。但每次想到三外婆家的软枣树、餐桌上的美味饭菜,还有那只见到我就会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我就满心欢喜,忍不住笑出声来。 走亲戚前,外婆会精心准备一些礼品,包括自家老母鸡下的土鸡蛋、过年时腌好的腊肉,还有她亲手制作的糯米肠。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这些美食平时都舍不得吃,但去三外婆家时,外婆总是慷慨地带上。她用竹背篓装着礼品,右手牵着我的小手,我们一老一小一大早就踏上旅程。路上,我时常会被路边的花花草草吸引而停下脚步,外婆从不催促,走亲戚就像一场悠闲的小旅行,充满了乐趣。 那时没有电话,无法提前通知三外婆家我们要去。但神奇的是,每次我们到达时,三外婆总是在家,仿佛专门在等我们一样。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因为她们之间经常走动,彼此熟悉生活规律,所以总能不期而遇。 上午的阳光温暖而明媚,三外婆家的院子干净整洁,还晾晒着一些豆子。小花狗见到我,立刻在我身边欢快地蹭来蹭去。鸡、鸭、鹅在院子里嬉戏追逐。院子中央有一棵高大的软枣树,还不到成熟的季节,绿绿的果子已经挂满树梢。外婆和三外婆一边准备午饭,一边聊着家常。食材都是新鲜的,莲花白刚从地里摘来,莴笋叶上还挂着水珠,四季豆碧绿诱人。 灶台里柴火熊熊燃烧,三外婆用木蒸笼蒸着饭,蒸笼底下还煮着洋芋。因为我们来走亲戚,三外婆特地多做了几个菜,有炸酥肉、腌香肠、煎荷包蛋,都是平时招待客人的佳肴。外婆总是说:“不用做那么多,都是一家人!”三外婆则笑着回应:“你们难得来一趟,做点好吃的我心里才踏实!”两人说说笑笑,气氛温馨融洽。我坐在灶前帮忙烧火,三外婆炸好酥肉就递给我尝鲜,那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午饭后,外婆和三外婆坐在院子里回忆往事,她们的笑声不时传来。我和小花狗在院子里玩耍。三外婆是外婆的妹妹,两人感情深厚。下午我们要回家了,三外婆让我们带回一些好吃的,还反复叮嘱我:“过几天再来玩啊!你一段时间不来,我就想你了!”我仰着头回答:“您也要来外婆家找我!”三外婆一边答应着,一边往我口袋里塞满苞谷花、炒瓜子。 那些跟着外婆走亲戚的日子,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永远镶嵌在我的记忆里。如今,大家都忙忙碌碌的,走亲戚的次数越来越少了。除了过年过节,平日里很少再像以前那样走动。但每当想起这段温暖的时光,我就觉得,亲戚间的情谊就像一坛老酒,越走才越醇厚,越处才越香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