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风光美 “三江”之心名胜多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12-25 11:17:34

珍稀植物鸽子花。

傈僳族文化发祥地的标志——音节文字

到叶枝旅游,游览哇忍波故居,了解他所创造的傈僳族音节文字,是一项重要内容。

1900年,哇忍波出生在叶枝镇政府驻地北部8公里的新洛米俄巴村。哇忍波自幼家境贫寒,常随其母亲劳动或外出逃荒度日。10岁至12岁时,曾跟随巫师学过东巴、尼扒,掌握了一些念经祈祷、占卜和祭祀鬼神活动的知识。13岁时父亲病故,家里只好将一块干地典当来治丧,作为典当契约的是一块刻着三转三道记号的木板,意思是日后用三块银元赎回。后来哇家去赎地时,对方强词夺理按自己的意图解释木刻的符号,结果使哇家白白损失了一笔大钱财,这事对哇忍波触动很大。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他萌生了由自己来创造一套本民族文字的想法。

1923年10月17日,哇在麦田里捡回一块质地细软的滑石片,便拔下别在毡帽上的缝衣针,试着写画文字符号。此后,哇每天坚持写写画画,对创字进行深入思考,解决难题,历经6年之久,写满12本文字符号,终于创造出了傈僳族音节文字为流传方便,哇忍波还将所创造的文字编成 长短不一而又大致押韵的291句按顺序写下来,便是教学用的识字课本。教学时,哇先领大家读音,待读熟以至完全背诵后,再一字一句地教学生对照着读写字形。音节文字的推广,主要在民国十八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的一段时间。这套文字在社会上流行之后好长时间,尚无一个确定的名称,直至建国以后,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等著的《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对它作了评价,并就其有关问题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的研究后,指出:“这是一种音节文字,没有字母,一个形体代表一个音节”。

傈僳族音节文字主要在叶枝、康普及巴迪、白济汛范围推广,掌握文字的有300余人。该文字计有近千字。一篇文字读写顺序是:从左往右读写,不分段,不提行,从头至尾一气进行下去,不用任何标点,读时按文意停顿。

傈僳族音节文字在社会上推行之后,人们把它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直至建国以后,有的生产队还用它记工分、帐目,有的地方甚至将它用于写对联、广告。1983年以来,还有人将它写成条幅,参加州县举办的书法艺术展览并获奖,但它最大的功绩,在于以它为载体保存了一批珍贵文献资料。叶枝一带的傈僳族中,本来就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哇忍波作为当地祭天仪式的第20代主持人,用自己创作的音节文字记录了24部祭天古歌,现部分收藏于迪庆州民族博物馆内。这些史料还涉及天文、历法、神话等方面,其中绘有的三幅八卦太极图,以12生肖标示方位,而运行方向则与现在普遍流传的太极图相反,经研究认为,这种八卦图是从羌人继承下来的,它同样能够表示季节的变化。傈僳太极图的发现,对于探讨先天八卦的方向及太极图在天文学上的意义,均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哇忍波保存下来的文献中,有一本《一年天气情况测算结果》的小册子,用12地支标月份、以鼠月开头,猪月结尾,与我国古代历法中的“周古建子”相同。文献中的神话传说,记录了开天劈地,宇宙洪荒洪水泛滥及人类起源的故事,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本民族的古老传说。

责任编辑:鲍江平